90-100


  “我儿,玄朗……”

  王大将军将手掌按在他的肩头,按的很重,似乎将自己全部的重量都沉沉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还这么年轻,这样稚嫩的肩膀,能扛起多少重担呢?

  他不知道。

  他的眼睛越来越重,越来越沉。在意识消散之际,王大将军想起的,不是他戎马一生的辉煌战绩,却是那年重阳时,自己在东府击鼓纵剑的情景,何等意气风发,春风得意。

  仿若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他最后吟诵了自己最爱的诗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建元二年五月末,王大将军薨逝于姑孰军府。

  王大将军英武一世,戎马一生,最终死在写满他功业荣耀的战场上,也算死得其所。

  王玄朗秘不发丧,终日若无其事的与手下饮酒作乐,继续假传大将军之令,调兵遣将,意图在大将军死讯败露前,快速攻下金陵城。

  苏灵均苦劝他收手,大将军已经死了,凭他一个人能支持多久?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他若败了,她和小宝都要给他陪葬,她只是想让孩子活下去。

  趁着此时还没有酿成大祸,只要他及时回头,王公定能周旋下来,保他一命。

  王玄朗当然清楚,以他的出身门第,只要现在归降朝廷,王公无论如何都会保全他的性命,但是手下那些人怎么办呢?

  他们追随大将军作乱,所求无非是立下从龙之功,能在新朝掌权做主。若自己在此时投降朝廷,他们作为大将军逆党,即便朝廷当时不追究,以后也会被陆续纠错处死。

  他们没有高贵的门第家世,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没有办法保全自己,只要造反了,就只能一反到底,投降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不是他肯不肯降,而是手下为了保命,也绝对不会让他降,他要是敢露出半分投降之意,手下的将士会第一个杀了他,另推主帅,继续造反。

  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王玄朗的心渐渐冷硬了下来,一字一句告诉她,“我告诉你,我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停手,我们一家人谁都逃不了,活,我们一起享万世荣耀。死,也要死在一起。”

  苏灵均颤抖着,毛骨悚然。

  *

  金陵城。

  姑孰被攻破,王大将军还活着的消息迅速传遍金陵城,其死亡谣言不攻自破,金陵上下震恐不已,军心动荡。

  王公也一时傻眼,本是他想借假传死讯来打击大将军,不想又被大将军反将了一军。

  本以为大将军病入膏肓,已无力作战,谁料他竟能撑着最后一口气攻下姑孰。

  王公心里一时又敬又慨的,姜还是老的辣,这一战,本质就是他们王氏兄弟在一决高下,他们这些老狐狸在过招。如今大将军以命破局,着实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日,前线传来急报,王大将军率兵五万,进攻江宁,叛军已逼近金陵。

  萧湛从南皇堂大营返回台城,召集群臣在太极殿商议对策。

  王公料定大将军在姑孰之战后,必然大限将至,极可能已经死在姑孰军府了。

  可同样的招数不能用第二次,恰恰因为大将军这临终前的最后一次战役,证明了他还活着,以至于他就算真的死了,金陵将士也不会再相信他的死讯了。

  大将军像一座神像,即便死了,也活在人心的恐惧中,威慑六军。

  金陵将士本以为大将军死了,才信心大增,奋勇剿灭乱党,而今得知大将军死讯是假的,是皇帝为了鼓舞士气的谎言,连皇帝都畏惧大将军,没有必胜的决心,才不得不假传丧讯来消除将士们对大将军的畏惧,军中的士气只会比先前更加低落。

  王公建议,这种时候想提升士气,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让皇帝御驾亲讨叛军,亲临前线,让将士们看到皇帝不畏生死,剿除叛军的决心,将士们才敢继续卖命作战。

  可此议立刻遭到其他大臣反对,皇帝是万乘之躯,岂能以身犯险?

  王公乃当朝司徒,又是征讨大都督,换王公赴前线比皇帝更加合适。

  百官一时争议不绝。

  最终是萧湛拍板,由他亲临江宁前线,王公随军督战,若能动之以情,劝降王玄朗最好,如若不然,那就只能兵刃相见了。

  皇帝既然已经决定,百官也不好再有异议,迎战计划就此定下。

  ……

  显阳殿。

  唤春已然听说姑孰打了败仗的消息,如今百官人心惶惶,很怕大将军会攻破金陵,血洗朝堂。

  她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她不懂打仗,可她也知道,一旦金陵城破,大将军控制朝堂后,就算不会直接杀了皇帝,以后以后悄无声息的把皇帝毒死,再扶持萧恂登基做他的傀儡,过渡一顿时间后,就会胁迫萧恂禅位给自己。

  江左一旦改朝换代,她和她的儿子也将死无葬身之地。

  唤春一时心乱如麻。

  启程奔赴江宁前线前夜,萧湛最后来了一次显阳殿,和他们母子道别。

  唤春知他要来,快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