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都市青春>天梯劫> 第134章 贴身女仆

第134章 贴身女仆

训我的时候说了所有您的习惯和细节,尤其是随时会被薅脖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哲翰心里涌过一阵暖流,丫鬟们这是为“死后”版的主人量身打造了一个集大全的贴身仆人啊。

  看着伊曼忠心耿耿的样子,张哲翰多少有些愧疚,在储物舱里掏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双木系手套,看都没看就递了过去。

  “给我的吗?”伊曼接过戴在手上,那是一款女人手套,精致的红色,和她很搭。

  “太好了!我太喜欢了!”伊曼扑过来挂住脖子一通啃,张哲翰严重怀疑这种啃法也是那个丫鬟教的。

  嘟——嘟——

  宣慰使府响起了海螺声,伊曼走到窗口往外看,“可能是您逃离地牢被发现了,士兵都往那里去呢。”

  估计是郑和到了,这下可好,剧情也做不成了。警号响意味着下一段剧情开启,地牢肯定是剧情触发地,必须确保在那里见到郑和,否则肯定做不了。

  “你的任务是什么?”张哲翰问道。

  伊曼又歪着头:“我看看,寻找朱允炆。这个朱允炆是谁啊?”

  张哲翰心里一乐,这不撞枪口上了嘛,靖难之役副本可是我通的关,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应该在哪儿找到朱允炆。

  历史逻辑倒是没问题,朱棣夺权后派出胡濙和郑和分海陆两条线去找建文帝朱允炆,可你让一个不知道明朝是什么的波斯妹子去找朱允炆,这也太坏了吧,且不说能不能找到,就算是来了个历史学家,光从3000多公里外的苏门答腊岛去云南,这就要了卿卿小命啊。幸亏匹配的时候刚好抓住我的手,要不然一个A型的地藏境女孩,非要被卡在副本里无限循环不可。

  “朱允炆啊,是个小帅哥。”张哲翰调侃道,突然想起宁思聪,心中竟有些伤感。

  伊曼GET到他情绪变化,仰脸问道:“有您帅吗?”

  张哲翰思绪被拉回,“那肯定没有。”

  伊曼大眼睛滴溜溜转:“那我还找他干嘛呀?”

  张哲翰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捏了捏她秀气的鼻子:“那就不找,咱们去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玩够了我带你出副本。”

  “Yeah!”小姑娘欢呼,蹦起来挂住脖子又是一通啃。

  说着容易,做起来却犯了愁。

  副本进入的地方肯定是剧情最多的地方,也是天行者扎堆的地方,首先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但在这个副本里几乎没什么坐标,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只到海边那个小渔村,海战逃离被捕的地方。

  从苏门答腊岛到广东,中间隔着两千多公里的南海,就算劫持郑和的大宝船,也不知道要晃悠多久才能到。

  只能用玄鸟。

  用玄鸟就只能晚上走,而且不能走海上,茫茫南海以200米的高度飞10小时,且不说会不会被人当鸟打下来,万一来个几百公里没落脚的地方,不累死也要渴死。

  非非推荐的路线是穿过麻六甲海峡去淡马锡,也就是现在的新加坡,再去泰国的阿瑜陀耶,经澜沧王国的琅勃拉邦进云南。按现代的地图,就是从新加坡到泰国曼谷,再经老挝进云南,全是陆路,但都是崇山峻岭蛮荒之地。

  海盗头子的脸是不能用了,问了半天伊曼的梦中情人是谁,小姑娘一口咬定是“主人”,总不能变回本来面目,又不愿意在仆人面前变得太丑,想来想去只好先变成了朱允炆。

  取出七星刀给她装备上,让她变成别的人,可变来变去,除了舒琪就是小春初樱,再就是蔡琢妍,她说这几天她就没见过其他的女人,费奥娜倒是见过,但那是白种人,想让她变个男的又说不出口,最终只好作罢,蒙面了事。

  -

  傍晚观战的岩石上空无一人,沙滩上还有小队士兵来回巡逻,风中吹来咸湿的味道,耳边只听得海浪哗啦哗啦拍打沙滩的声音。

  郑和的舰队只有十几艘小型战船进港靠岸,数百艘船以大宝船为核心在两三百米外抛锚结阵,桅杆交叠,帆影憧憧,蔚为壮观。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计有宝船62艘,连同其它附属船只总计有208艘,包括马船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兼用船、粮船、坐船大型战船、战船担任护航的专用船。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人数人,配备有翻译、阴阳生、医士、书吏、舵工、工匠等。船队所载货物,多为绞绢、纱罗、彩帛、锦绮、瓷器、药材、铁器、铜钱等宝物。】

  必须沿着岸边往前走出士兵的巡逻范围才能起飞,两百米的飞行高度,一个高阶地藏境张弓搭箭都能射得到。

  刚走不到一百米,寒光一闪,一道黑影疾掠而来,张哲翰看得清清楚楚,正是陈祖义身后的那名小喽啰,手持一柄短刀,随便一挥手就能把他打飞,但张哲翰却没动。

  伊曼抢上一步,右手横拨短刀,顺势向前,曲臂成肘,震腰发力。

  “嘭嘭!”

  纤细的臂肘撞击小喽啰的前胸,小喽啰噔噔噔倒退,贴在岩石上,捂着胸口。

  这一招张哲翰见孙洪雷使过,是八极拳中最基本的鹑突冲撞,但伊曼使出却不太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洪雷的肘击只有一下,但张哲翰清楚地看见,在间不容发之间,伊曼的肘尖击出了两下,很有点寸拳的意味。

  这么近的距离,这么短的时间,即便是孙洪雷也未必能做到。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