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第646章 只愿众生得归其所

第646章 只愿众生得归其所

  看着李北玄有些无语的表情,玄奘轻轻一笑。

  那笑意里没有丝毫轻慢,反倒像是春水初融,一点点化开了两人间,那条看似无解的沟壑。

  他合十,低声道:“贫僧知檀越难处,法会之事,不扰百姓,不张声势,只于寺中暗设一坛,道场清静,香火不兴,不求回应,只为渡缘。”

  “渡谁的缘?”

  李北玄问。

  “大抵,是渡焉耆王一愿未尽之志,是渡三军将士魂归之路,也是……渡贫僧自己心头这一点执念。”

  玄奘说话时,语气依旧柔和,语速缓慢。

  仿佛每个字都从心底一寸一寸拂过,才落入尘世。

  “贫僧知晓,这世间之苦,不是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号便可化解。可若无人为死者留一盏灯火,夜路太长,他们怕是再难归去。”

  “此坛,不为宽恕,不为遗忘,不为平仇,不为掩伤。”

  “只为念一句‘愿汝安息’,便好。”

  李北玄怔住了,望着他,眼中那点戒备终于松动了几分。

  他想起过往所见,那些残肢断骨、遍地哭声的日子里,的确也曾有人跪在废墟前,低低地诵经,哪怕旁人看不懂,也听不懂。

  只觉得,在天地如此冷酷的时候,有人还肯点一盏灯,也许也不算太坏。

  半晌,他淡淡道:“那你悄悄办,不许张扬。安西百姓不欠这份慈悲。”

  玄奘点头,神情肃然:“一字不宣,一香不传。贫僧自会知界限。”

  说罢,他退了一步,拱手再礼。

  李北玄未再说话,只回身走向窗前。

  那一抹烧红的夕阳已落至天际,天光里,铜铃依旧叮叮作响。

  他低声道:“若真有来世,愿世间所有魂灵,都能选一条不通向战场的路。”

  身后,玄奘轻声合掌,口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句佛号,如月色般温柔。

  洒落在李北玄的背影上,也洒落在那一间,已被夕阳余晖染得泛红的屋子里。

  李北玄没回头。

  他望着窗外缓缓隐去的光,脑中浮现出那些在烽烟中死去的身影。

  有他的同袍、有未成年的少年兵、有哀嚎奔逃的百姓,也有他亲手斩下的敌将。

  那些眼神中透出凶狠,也透出求生的、最终却都归于沉寂的面孔。

  “大师。”

  他忽地开口,声音不高。

  却不再是之前的倦意,而是一种缓慢生起的认真:“你说众生平等、万物轮回,我信一半。”

  玄奘静静听着,双手仍合于胸前,没有插话。

  “我信这个世上,人该有机会重来,哪怕这一生是错的,下一生也许能对。”

  李北玄缓缓转身,看着玄奘,“可我不信罪与业。可以一笔勾销。”

  “毕竟就算是因果,也得讲清哪个果,属于哪个因。”

  “我明白。”玄奘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慈悲的悲悯。

  “所以这坛法会,不求原谅,不求相忘,只愿众生得归其所。”

  李北玄望着他,忽然一笑:“你倒像上过战场的。”

  玄奘也笑了笑,轻声道:“未执兵戈,却阅人间血泪已久。”

  沉默又浮起,两人仿佛都陷入了自己各自的沉思之中。

  过了许久,李北玄才低声道:“我给你批三天时间,地在城西破旧的普光庵,香火已废多年,那里清净,你去设坛吧。但记着,别让人知道你渡的是谁。”

  玄奘躬身再拜,恭敬道:“贫僧遵命。”

  “还有。”李北玄忽然抬眼,眼神锋利了一些,“你若是敢在经文里,替西域联军说一句好话,我就送你去见焉耆王。”

  玄奘仍是笑,神情却多了几分庄重:“若有一字违缘,佛前自受业果,不劳檀越出手。”

  李北玄摆摆手,不再多言。

  他觉得自己的底线已给得够多,再让一步,就是对死者的不敬。

  而玄奘也没有再请求什么。

  他转身欲走,忽然又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李北玄,语气轻轻的:“檀越护的是此城血肉,我护的是天地孤魂。路不同,愿都能通往光明。”

  李北玄未答,良久,他叹息般低语一句:“但愿光明,真能照得到那么远。”

  ……

  三日后,城西的普光庵。

  无人知晓,今夜有一道悄无声息的坛场,正于庵内升起。

  没有钟磬,没有佛灯。

  只有一座旧木佛像前,玄奘独坐蒲团,手持木鱼,缓缓诵经。

  庵外冷风萧瑟,吹得纸幡猎猎作响,仿佛一盏盏为亡者点起的魂灯。

  有猫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