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

尔实验室宣布研制出太阳能光伏电池开始,但这光电转换效率仅仅5%。

  即便现在,仍然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但每个国家都很重视,美有“独立计划”、“大宗购买计划”、“光伏研发法案”等,日有“阳光计划”。

  华夏在这个方面连门在哪儿都不知道。

  叶榆:“……”她不是很明白这个技术历史。

  项老爷子叹了口气,可惜现在这环境,即便知道技术,未必能研究。

  “老爷子不要沮丧。”徐飞记录,这个非常值得上几次报纸,多来点宣传,能引起上面重视最好。

  “好!”项老爷子即便身处不公,依旧心中念国。

  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组装完成。

  第一次调配时,在大家的欢呼声下马到成功,至少有了图片。

  掌声雷鸣。

  可惜后面出现荧光屏行幅变小,需要更换一个稳压二极管以及部分其他零件,什么节目都没看到。

  材料的缺失让这个简单的问题又持续很长的时间,叶榆也总算明白项老爷子口中的国内现在搞科研很难。

  缺人,缺钱,缺一个稳定的环境。

  一直等到年末,连着下了好几场雪,匹配的零件终于送达,电视机也终于重组好了。

  也正巧这天出了太阳,众所皆知,化雪比下雪冷,但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好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聚到红星小学,烤着火热切期盼。

  第102章 哦豁

  “亮了, 亮了!”

  有人惊喜叫道,人乌泱泱全围了过来。

  叶榆只是动了动腿,话都没说, 人群又乌泱泱退回到一定位置, 有序围观。

  花菲菲差点没笑死。

  她和徐飞都在记录, 只是一人是记录散文风格,一人更偏向风趣小说。

  花菲菲笔下的王家沟, 里面有人间烟火的细节, 也有采菊悠然见南山的欢乐,还有播种丰收的朴实。

  老百姓更爱后者, 听起来更有滋有味。

  等等, 还得加上信号。

  电视机是黑白的,国内五十年代已经有电视机,但至今即便燕京也未普及。

  彩色电视机也不是弄不出来,但零件很麻烦,叶榆对电视机也没那么执着。

  主要是电视节目没几个,新闻都少, 有红色电影, 之前的戏曲读书等有一点娱乐兴致的节目全被取消,还只有固定时间阶段有有。

  彩不彩真无差。

  但对村民们来说, 从屏幕上看见人物像,听到人讲话,这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

  他们村不用只有过年才能观看电影。

  一个个爆发如雷掌声,看叶榆韩景他们的眼神越发地崇拜,尤其是小孩子。

  很多人也佩服项老爷子父女俩,但碍于他们的身份,不敢过多交际。

  只是王家沟的村民们也越来越清楚, “老弱病残”可不一定都废,人家知识个顶个。

  至于为什么被罚?

  他们不太懂,只知道现在外面一年比一年乱,像是老师啊学校啊,更是重灾区,好多被下放,但这些人也没具体干什么坏事。

  村里有人跟着主流走,看不起他们,也有人觉得他们老的老,小的小,着实可怜,才三岁又能犯什么错?

  韩景打听过电视台节目播放时间。

  也因此,电视上正在播放新闻,恰巧播的是国家体育队在乒乓世锦赛。

  有人眯着眼睛寻找新闻里的照片:“这是卫国那小子参加的吧?”

  但他没见过几面叶卫国,根本认不出来。

  叶卫国在运动队里吃好喝好,如今已经长成半大个少年,个头比成年人都高。

  他长得像父母又不像,各取三分,自己占六分。

  而叶榆因为异能的原因,和原来不太一样,和叶卫国也愈发不像。

  光凭两幅并不算清晰的照片,不说村民,连王老爷子王老太太他们也未必认得出自己的外孙子。

  王老爷子王老太太都是精明人,作叹息状:“一眨眼,娃就这么长大了。”

  他们连孙子孙女都不怎么在乎,更何况外孙。

  只不过叶榆和叶卫国为他们脸上挣得太多光,成为了他们心中的宝。

  他们现在对外都说,我的外孙外孙女有多么多么孝顺,连在燕京的其他孙女孙子都要提一两句。

  想当初,让女儿在外面读书,还引起了人的嘲笑。

  嘲笑的人说:“女儿将来是要嫁人,花那么多钱读书有什么用。”

  王老爷子他们也想把儿子送去读书,问题在于他们儿子读不出来,考试都及不了格,宁愿下地不愿看出?。

  强扭的瓜不甜,强读那就是纯粹浪费钱。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