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大唐:摊牌了朕真不是你爹> 第一卷_第622章  一切为了养老

第一卷_第622章  一切为了养老

  秦王城。

  这就是突厥草原一个巍峨城池的名字。

  自从秦王城开建以来,突厥草原人人都知道了大唐有一个叫李易欢的秦王。

  令突厥人闻风丧胆的火器,就是出自于这个秦王之手。

  不仅如此,秦王还为大唐带来了高产的新式粮食。

  本来,草原部落对于中原的一贯印象就是物产丰富。

  中原的汉人永远也不必为了讨生活,在烈风肆虐的草原放牧。

  尤其是冬天来临,对于草原的牧民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几乎每年,都会有雪灾发生。

  而雪灾一旦发生,就会有无数的突厥人被冻死饿死。

  生活无忧的中原人,竟然又拥有了高产之物,简直羡煞了突厥人。

  谁想。

  李易欢对于大唐的功劳绝不仅限于此。

  琼州一地的变化,杂交水稻这种精粮也能亩产两千斤,而且还是一年三熟,在岭南一些地区,最不济也是一年两熟。

  由此可见,突厥人过了今天没明天,原本还依靠解决大唐改善生活。

  现如今,大唐的火器无人能敌。

  劫掠大唐的想法,只能烂在肚子里。

  除非不要命,尽管可以去挑衅大唐。

  另外,再加上商野个户部合作,在突厥实行的贸易战,越来越多的突厥部落更加见识到了大唐的富饶。

  馋的人流口水。

  其他一些旧贵族,自从突厥被大唐所灭,也失去了曾经优质的牧场,还有诸多牛羊。

  不得已,这群人一部分外逃至吐蕃,或者吐谷浑,另外一部分也归顺了大唐。

  在大唐重新划定的区域内,与商野他们进行贸易往来。

  诸多突厥人受益于和大唐商人之间的贸易活动。

  如今,很多人已经悄然转变了思维,想要获取大唐的好东西,不一定非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火器的面前,保准脑袋开花。

  那么,就只有通过自己的牛羊,甚至于建设秦王城,以获取工钱,来后来精美的布匹,茶叶和香料。

  不知不觉间,相当一部分突厥人已经习惯于这种等价交换带来的富裕生活。

  冬日。

  寒风肆虐。

  来自于大唐的棉袄,比羊皮袄保暖多了。

  更甚至于,庞大的秦王城种,不进入住卡来自于大唐的商贾,还允许突厥人入住。

  里面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房租。

  另外,城内还设有暖气供应。

  据说,用煤炭把水烧热,就可以通过铁管子给屋里面供暖。

  有幸体验过的突厥人,回来以后嗷嗷叫的放牧,就像通过努力,来年搬进秦王城。

  至少,冬日再也不怕雪灾了。

  秦王城驻扎着一支火器军,谁也不敢闹事儿。

  再有,来自于大唐的贫寒读书人,被高薪聘请而来,在这里如同管理长安一样,维持秦王城的秩序。

  并且,秦王城更是发布公告,在此居住的居民,在城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秦王城的保护。

  草原上,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这种血淋淋的生存法则。

  过了今天,可能刘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谁心里能舒坦?

  一时间,无数人开始入住秦王城。

  其他人还没有能力入住的人,则开始拼命的放牧,或者做工赚钱。

  附近的商铺招工,在里面做工,甚至比放牧惬意多了,收入还高。

  期间,李二陛下还抽调了部分官员,协助秦王城的管理。

  对此,李易欢这两三年根本就没上心,全是他的皇帝老子在暗中操持。

  如此,商野才得以从焦头烂额中抽出身来,在大唐日报为蓝本的基础上,创立了秦王周报。

  就差写上李易欢三个字了。

  这份报纸上面,主要细数李易欢的种种发明创造。

  什么?

  突厥人目不识丁?

  那就找人念!

  在这种攻势下,再加上突厥人也享受到了李易欢的一些创造所带来的便利,尤其是交通轨道,把他们的牛羊输送到大唐各地,赚取了不菲的收入。

  秦王二字,在突厥人的心中,不知不觉间就与众不同了。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唐皇子!

  许多突厥人无不如此作响。

  在三年的布局之下,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