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最风流> 92 北海郡邑黄巾满 孔融襟抱称名儒

92 北海郡邑黄巾满 孔融襟抱称名儒

绲为保宗族,迫於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把这门亲事定在了那会儿还很小的荀彧头上,后来荀彧长大,唐家的女儿也长大了,便在几年前两人成了亲,——诸唐虽早死灭,唐家的权势也早就没了,可既然答应下来了,不管是被迫还是真心,作为州郡冠族、世代经书传家的荀氏却不能违背承诺。

  因是,程嘉有了“也不知荀攸见到孙嵩后尴尬不尴尬”之念。

  实际上,也没什么可尴尬的。

  荀氏高门,世代清名,和唐家的这个姻亲是在被迫的情况下结的,此事世人皆知,唐家势衰后仍实现承诺,没有悔婚,更是值得称赞,那唐家做的恶事是唐家的事,和荀氏没甚关系。

  却说荀攸、陈群没能见到孙乾,荀贞也不以为意,他对孙乾的事迹所知不多,印象中此人似也没有什么特别杰出的才能,能见到自是最好,见不到也没关系。

  说完见孙嵩的经过,荀攸、陈群又说了点路上见闻,话锋一转,说到了在剧县拜谒孔融的事。

  荀贞说道:“北海贼剧,孔君今守郡任,压力定大。公达、长文,卿二人观孔君气色如何?”

  荀攸答道:“我观孔君虽是因受董卓之害而不得不赴北海就任,但面对肆虐的黄巾,他却毫无抱怨,而是慷慨气烈,有举军曜甲,荡平贼寇,安境保民之意。”

  孔融本就自诩才高,今年又才三十多岁,正当壮年,有此壮志实属正常。

  荀贞一来知孔融后来在北海平贼的下场,二来他久经沙场,更也清楚击贼平乱不是那么容易的,於是问道:“北海久受黄巾之害,郡县残破,而北海黄巾众多,击之恐不易。孔君到郡后有何施政?军略如何?卿二人可曾问过?在郡府又可曾有过什么见闻?”

  “孔君到郡后,先收合士民,聚兵讲武,修城崇学,礼贤敬士,又驰檄飞翰,与州郡通声气,共谋击贼。”

  收合被黄巾击散的士民,修城崇学,礼贤敬士,这是内政;聚兵讲武,这是军事;驰檄飞翰,这是外交。

  这几条看来不错,换了荀贞也会这么做,可说到底,这几条只是“纲领”罢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看在这几条“纲领”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出来的成效。

  荀贞问道:“孔君聚合了多少士民?募集的郡兵甲械如何?战力如何?粮秣又储备的如何?左右所用之人又如何?”

  “剧县内外,士民数万;郡兵数千,甲械不全,至若战力,因多新卒,不足言也;粮秣不多,我虽不知具体数额,然观其仓储,或不足万石;军中所用多剽轻之士,堂上颇具衣冠右姓。”

  听了此话,荀贞甚是无言。

  荀贞心道:“孔文举诚然才高,待人亦厚,志气也壮,奈何却是有点好高骛远。数千甲械不全、战力不足的郡兵,不到万石的粮储,就想扫平郡中黄巾,实为痴人说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是荀贞在北海,荀贞自忖之,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谋划击讨黄巾,而是先要求得自保为上,可孔融志高气盛,手里只有这么点资本,不想着逐步发展,却居然就急着要主动进击,岂不是自取败亡?

  荀贞说道:“北海虽久受贼害,可素来富庶,郡府怎么只有那么点粮?”

  郡兵少可以理解,应是有的战死了,有的逃掉了,可郡府只有不到万石之粮,这却是太少了点。广陵也遭过黄巾,还被陶谦搜刮过,尽管也缺粮,可荀贞到郡时,郡府的仓库里却也不像北海那么穷窘。

  荀攸答道:“北海受贼害,郡县皆乱,或因道阻、或因吏贪,各县的粮赋不能及时、满额地运到郡府,所以郡府粮储寡少。”荀攸顿了顿,又道,“我与长文到剧县时,孔君刚因各县粮不能及时、足额送到郡府之故,连杀了五部督邮。”

  “连杀了五个督邮?”

  “是的。”

  荀贞脸上没有什么变化,心中却暗叹道:“赋粮不能足额,其中固有督邮贪污**、督促不利之故,可黄巾久害郡中,有些道路隔绝不通,粮赋难以运到,这也是情有可原,即使要杀,要立威,也不能一下把五个督邮都杀掉啊,……杀掉四个都行,至少留下一个较好的,便不说这五个督邮必都出自北海大族,就不说他们背后的族声、家势,只说为政之道,亦该是恩威并施,初到郡中想立威没错,可只立威,不树恩却是不行,这样或许能图得一时畅快,但郡县吏却必然骇惧震恐,外有黄巾剧贼,内如再不安稳,莫说击贼平乱,只怕连自保都难了。”

  荀贞早年被一些人视为“酷吏”,他在颍川、赵国、魏郡都有过大起刑狱杀伐的事,可杀人不是目的,把事情办好才是目的,只顾立威、只图爽快,这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外有剧患的情况下,一个刚到任、还没有摸清地方虚实的长吏,更不能一味地以杀戮开道。

  荀贞的脸上没什么变化,戏志才脸上却露出了不以为然之色,显也是对孔融的军政措施并不赞同,——近些年来随着阅历、见闻的增长,戏志才昔年的脾性在表面上看来似得到了改变,但本质上其实依旧骄傲,现下堂上左右俱是自己人,不必刻意深沉,所以他却是毫不遮掩。

  荀贞心知,原本历史上发生过的孔融被围之事看来仍然是会发生了。

  他心道:“也罢,这样也好,对孔文举虽不利,对我却有利处。”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荀贞现下虽尚未起兵讨董,可经过日夜的思酌、谋划,他不但已经计划好了怎么才能从讨董中为自己谋取到最大的利益,而且对将来争夺徐州一事也有了一定的腹案。

  争夺徐州的腹案中,“孔融被管亥围困、不得不外出求援”这件事本就在他的考虑中,是其中的一环。

  原本的历史上,孔融是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求援,如今刘备在荀贞的手下,孔融找不了他了,而荀贞现在广陵,离北海不是很远,中间只隔了两个多郡,且荀贞本人又和孔融是旧识,荀爽和孔融更曾为同僚,那么当孔融被围后,他就极有可能会改而派人来找荀贞求援了。

&em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