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县试

  大庆的科考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县试是起点,考过以后便是童生。

  其后是秋后的府试,过了便是秀才,就取得了科举路上的第一个功名,但在教育资源极度不发达的地方,秀才便是他们科考的终点。

  有了秀才功名后便可报名三年一次的乡试,等考过以后就是举人,举人便有了候补官员的资格,但多数都是穷苦地方的官职,家里条件还不错的都会选择继续深造,赶赴长安参加会试。

  会试中榜后便是进士身份,最后一步是殿试,按照殿试成绩分出一二三甲。

  这便是古人和看文的都十分熟悉的流程了。

  体系讲完以后便顺便提一句每个考试的录取比例。

  没错,古人已经十分娴熟地用录取比例来限制最终进入会试的人数,进士身份才会如此难得和金贵。

  在大庆,县试的录用比例是十取四,听起来很多,但府试就开始上难度了,录取比例大约为百里挑一,报考人数稀少的人县里,长时间都无法出一个秀才是常态。

  到了乡试,录取比例到了千里挑一,由此可见,举人的含金量着实不低。

  没家底的举人准备候补官职(没缺也可能候补不上),家底丰厚的多数会选择继续前进,会试的录取比例倒是不低,但能够走到这一关的已经不多。

  当官这条路子被层层关卡设置得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会的别人也会,你不会的别人还会,而且别人还有家世托底,这次考不上,那就下次再战。

  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很多时候的选择看似是当下最好的,但也是当下的别无选择。

  陆真提议提高乡试、府试的录用比例,一是为加大基层官员预备役,经济发展过程中基层工作越繁杂,用进士太浪费,用举人来填补刚刚好。

  其二便是给平民跃升阶层的机会,当下社会最光宗耀祖的还是当官做宰,要想抵抗这个观念首先得有对这个观念的深刻认知才知道如何改变,社会的发展便是如此一步一停顿地往前走。

  陈旧观念人人都可感知,但何为新、何为变,新的观念如何才能形成,过程不可省略。

  华灵对陆大人十分好奇,她很小的时候便知道自己很聪明,夫子也常常夸赞她不输男儿,可直到踏入科举一途才明白,聪明只是这条路的敲门砖而已。

  她在举人这一关便终止,认命地选择了候补官职,来到这里。

  听闻陆大人一路从县试、府试到乡试、会试、殿试,过五关斩六将,没有任何停顿,以女子之身奔赴官场,五年时间从一介县令做到二品节度使,这谁听了都得说一句爽文人生。

  可陆大人给她的感觉却与其他官员有很大的区别,她不知道如何形容,只悄悄看向陆真,却不偏不倚落入她带着笑意的眼眸。

  “大人,目前学院的事务都由华县丞对接,今年的县试也是由她与郭夫子一同安排。”

  陆真看向华灵,青色的官袍在她身上有些宽大,她恭敬地上前两步来朝自己拱手行礼:“下官华灵见过大人。”

  “无需多礼,本官记得华县丞是九原府人,不知道来永新是否还习惯?”

  “永新的饮食、风俗与九原府相差无几,下官适应起来并不难。”华灵还想着多说些什么,郭夫子等人已经从里面迎了出来。

  “陆大人!”

  郭夫子健步如飞从里面出来,陆真都怕他碰到,连忙上前伸手去扶他:“当心!这儿有台阶。”

  万林泽等人朝她拱手行礼,陆真连忙将人虚扶起来,这几位是永新教育的践行者,为这片山河培育人才的功臣,如何能让他们给自己行礼?

  “无事无事,老朽几个太激动了。陆大人里面请!刚好是饭点,后厨今日刚好做了酒糟鱼和葱香鸡,咱们边吃边聊!”

  听到这话,陆真和旁边的周曦都笑了起来,还记得当时在县衙,简单的饭菜过后,陆真拿出礼部下发的学院文书和吏部发来的教谕文书,让永新学院成为一个正规的学院,也让永新有了办县试的资格。

  众人一番寒暄过后,陆真拿出礼部下发的县试文书,递给郭夫子。

  “这是?”

  “今年县试的录取名额。”

  郭夫子打开一看,脸上的褶子都笑得舒展开来了:“今年报考的人数约三百人,朝中给出的名额有一百五十人,竟然有五成!”

  这个名额是上限,可以少,但不能超。

  郭夫子还以为只能拿到一百来人的名额呢,没想到有这么多,这下可以好好挑选了。

  “四县的学子齐聚永新科考,还请诸位将此事办好。”

  “那是一定!”万林泽此刻也不紧张了,自信满满地说道:“大人放心好了,学子们准备了两年,是骡子是马也得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等到了县试那日,天还未亮学子们便已起来洗漱吃早饭,检查好笔墨纸砚,一个个从学院出门走向考堂。

  只等滴漏报时,郭夫子便下令开考堂大门,检查学子所携带的东西入场。

  其他县的学子皆落脚在几处客栈里,一大早起来也不困顿,手中提着考篮,眼睛睁得大大地看向前方。

  这里就是永新县,眼下的路便是科考的起点,等他们考取功名再报答家乡的培育,起码还要三年。

  他们中大多数人想的都是考到举人,然后回家乡搞建设。

&em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