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其他小说>穿越大秦三岁半> 第364章 那可是他们大秦的来时路。

第364章 那可是他们大秦的来时路。

emsp; “嗯,好的。大父,阿婴都听您的。”

  土地的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

  后世为何能在一二十年内爆发出极强的生产力,让粮食和整个国家的财富呈现爆发式增长。

  除了开放市场流通,还有分田到户的政策,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热情。

  而大秦这会,实行的是授田制和名田制。

  授田制就是,国家按照户籍每户给黔首分配土地,以供生活,加上自己开荒登记的田地,最高可得百亩。

  所以有了“不夺其时,百亩之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但是,又允许土地私有买卖。

  实际上,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黔首们的田,慢慢的就都集中到了官员,氏族豪强手中。

  而名田制,就是给给封爵的将士,按爵位授田。

  虽说,《秦律》明确规定,授田的多少,需要按照爵位的等级严格限制。

  小主,

  实际执行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

  低级爵位可能还可控,高级爵位,往往是会比实际所得面积更大。

  再安排人开荒,各家所占之地自然就更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子婴当初修路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路边的地得收归国有。

  钱可以带着你们一起赚。

  地必须是国家的。

  “大父,既然您也担心土地会被氏族侵占,为什么不直接禁止买卖土地呢?”

  如果禁止买卖土地,再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人口普查。

  这样,至少黔首们的地,没那么容易被骗走。

  嬴政:……

  “直接禁止了,那些穷得只剩下卖了田地才能活命的人,要怎么办呢?”

  “而且,当初这个规定,也是为了增加大家的开垦土地的积极性。”

  大周的井田制,就是所有土地都归天子所有。

  庶民只能种自己的‘份田’,严禁买卖。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这个意思。

  只是,周天子又不可能自己种地。

  所以,还得招募徭役过来帮他种地。

  种别人的地,当然没有种自己的地那么用心。

  往往都是草盛豆苗稀的状况。

  偏偏,周天子也有私心,好的地都优先分配给自己和亲信的诸侯。

  其实庶民分到的往往都是土地贫瘠的地段。

  庶民拼死拼活种一年,交完赋税,连饱饭都吃不上。

  再看周天子的公田。

  明明土地那么好,收成却不行。

  让人更加的心里不平衡。

  所以,进入战国之后,各诸侯纷纷想办法实行土地改革。

  而,当时的大秦,就因为商君实行‘废井田,开阡陌’的政令,吸引了大量的东方诸国的庶民前来开荒。

  之后,又允许土地买卖,彻底激发了人们开荒的热情。

  才使得大秦的耕地面积,迅速增加,人口也迅速增长。

  才有了足够的国力去收服东方诸国。

  “所以,这禁止土地买卖的法子,朕怎么能说禁止就禁止呢?”

  那可是他们大秦的来时路。

  子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