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第464章 扬州事毕,程昱之议

第464章 扬州事毕,程昱之议

  时光转眼已至七月。

  大仲府所发生的地震,随着扬州刺史张昭、丹阳太守董昭、豫州太守薛房三人的赴任,徐徐落下帷幕。

  禁足月余的孙策和周瑜二人。

  亦随着两家的失势,被袁术解除了禁令,前者继续坐镇昆阳,后者为鲁肃纳入督军司履职。

  同时。

  鲁肃将查抄出折合近两百金财物,尽数送到国渊处,太平府受难工匠家眷,每户分得金币三十余,折合粮草三百石。

  消息传回冀州魏郡。

  张靖第一时间着人放出布告,治下的各方百姓,自宣传官吏口中得知始末后,皆奔走相告。

  “嘶~三十金币辣么多?”

  “秣陵在哪?那地方还缺人吗?”

  “俺也想去秣陵干活,金不金币什么的无所谓,主要是想去长点见识!”

  “没听人说吗?人死秣陵才有三十金币,而且是被那些狗官害死的,若非府主爱民如子,愿意为咱们出头,人家哪能给三十金币的赔偿,你难道还羡慕不成?”

  “嗯……要是有三十金币的话,好像也不是不能死,不过羡慕倒是不至于,正如你说的这般,得亏有府主给咱们撑腰!”

  “谁说不是呢,要不是有府主,以前咱们的命,哪里值什么钱啊!”

  “呜呜呜……府主的恩情一辈子都还不完……”

  “日前的布告你们看了没,就是自本月始,商会将售卖鸡鸭鹅蛋,以及这些家禽的幼崽了!”

  “买,必须买,这不眼下秋收,俺家在里正的指点下,精耕了五亩良田,加上今年是丰年,俺家粮食根本吃不完,养点鸡鸭鹅不论是自家吃,还是卖给商会都不错!”

  “老哥家竟精耕了五亩良田,实在是厉害,俺家才不过三亩!”

  “俺也一样!”

  “俺不一样,俺家足有六亩,耕牛不够用没关系,府主说过勤劳肯定可以致富,嘿嘿,俺家今年肯定粮食满仓,甚至还想买两头猪来养养,可惜商会没卖活的!”

  “对,俺也听过这话,府主说勤劳可以致富,你要是足够勤劳,却没能使家里富足,那就说明有人在吸你的血,以前那些吸血的家伙,就是那些贪官污吏,现在咱们有府主,没有人敢压迫剥削咱们!”

  “府主此言深刻啊……我竟然今日才知晓,不行,先不说了,我赶紧回去收粮,尽快再给地里种上庄稼!”

  “哎,别走啊,再多说说……”

  “不说了,你们一个个都精耕五六亩良田,俺家才三亩,等你们富了,我要是没富的话,那不是显得我很懒?”

  “雾草~有道理!”

  听到这话的百姓闻言,皆面露恍然,旋即迅速从布告处四散离去,表示要让自己卷起来,不能成为别家口中的懒人。

  邺城,太平府。

  “主公!”

  程昱神色凝重道:“今治下已进入秋收,据属下预估,待秋收事毕,入府库之粮草,或逾六千万石!”

  “然太平府军政及畜官各方支用,有三千万石便已是足够,不知主公可要对粮价进行调整?”

  太平府去年还有战事发生。

  但今年,除了并州以外,其他各地皆一片大安,哪怕是青、徐二州,也早在去年的时候,便完成了整合。

  而并州本就没多少百姓。

  是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年太平府的春耕秋收,才是真正的火力全开。

  治下百姓近千一百万。

  又无去年的蝗灾,再加上新犁与太平农书的普及,太平府今年的产粮,肯定会爆炸。

  入库六千万石粮草。

  这是程昱保守的说法,根本算不得夸张。

  恰如《论贵粟疏》中所云。

  夏禹时逢九年水灾,上汤遭遇七年旱灾,然因两国积粮充裕,纵遇如此巨灾,亦能安然度过。

  由此可见。

  夏禹和商汤两国,在当时储备了多少粮食,这也说明百姓的产出,完全有着抗风险能力。

  而非是百姓忙碌一年。

  第二年收成不好,或遇上大灾,便只有沦为流民一途,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是当权者的问题。

  “不用!”

  张靖稍作沉吟,摇头道:“但秋收事毕,可将家畜幼苗下放至商会,鼓励百姓将其买回圈养,粮价近年之内,若无重大变故,皆无须更改!”

  正所谓谷贱伤农。

  粮草卖得便宜,不但会影响百姓的积极性,更是对百姓利益的严重损害。

  至于粮贵伤民?

  张靖表示,太平府只有太平府一家,有着售卖粮食的资格,并且这一条,将持续数十年或者更久。

  所以粮贵伤民什么的。

  在太平府治下,是不存在的。

  粮食多了,那就多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