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1060

父亲可靠,唯一能改变现状的,便只有丈夫。

  所以,娘亲说的其实是对的!一个什么都有的丈夫,便能给予自己一切。

  她低声交代小桃:“等会子,你问问拓跋家的儿郎在哪里……”

  拓跋家?

  嗯!拓跋家。

  拓跋家是西北不能忽视的一个家族。

  四爷和桐桐都知道,后来出现了一个西夏,本就是党项拓跋家的后人。西夏国祚近两百年,是与北宋并列的一个王朝。

  皇室姓李,但这个李是李唐赐给的姓氏。

  也就是在唐末,这一家平叛黄巢有功,被当时的大唐的朝廷封为夏国公,二次赐唐姓,并且给了五州之地做封地。

  桐桐低声问四爷:“哪五州?”这个她真没记住。

  四爷回她:“银州、夏州、绥州、宿州、静州,此五州。”

  桐桐指了指脚下,“这银州原本也是拓跋家的地方?”

  嗯!

  桐桐嘴里啧啧有声,“这一家可了不得。”

  是!这一家把识时务做到了极致!在五代十国那么些年了,中原王朝别管谁当家,他都俯首称臣,特别的乖顺。可后来了,被辽国册封西夏王,承认西夏的地位。北宋又干不过人家,打了一仗没打过,那就默认了人家占据了河套地区。

  其实,从他们统辖唐末的定难军,紧跟着有五州之地开始,他们就已经算是一方藩镇了。

  太祖杀藩镇杀了那么多,为什么独独没杀拓跋家呢?这有两个原因:其一,这家人太识时务了。我没能力跟你抗衡的时候,我绝对不招惹你!我听话!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可乖了。你杀我,没理由呀!其二,党项乃西北少数民族,在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上,从很早的时候开始,那多是以宽宥为主。别说太祖受现代思想影响,就算是历史上的赵匡胤,对其的政策也是宽宥!造反了,投降了。投降了,又造反了。反反复复的!就像是诸葛亮的七擒孟获一样,从大局上看,这就是对的。

  也就是说,太祖没杀拓跋家,而是打发了北翼公来了。然后拓跋家很识时务,要占银州是吧,好啊!你们占吧。

  那北翼公能把这样的拓跋家怎么办?

  面上得重用,但从来都不敢大意,就怕反噬。

  四爷低声道:“想要撬动西北,得在拓跋家身上下工夫。”

  桐桐‘嗯’了一声,表示了然。

  两人说的全都是正事,但这么头挨着头低声细语,谁不往歪的想。

  世子夫人跟老夫人说,“瞧着处的可好了,这喜事怕是近了。”

  老夫人低声问:“雍王脾气好不好?”

  好!特别好!

  姚寿姑从那一对璧人身上收回视线,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又赶紧又帕子捂住了嘴:是的!林家成了银州的主人,却都忘了,这银州原本是拓跋家的。

  拓跋家便是失了五州之地,但其子孙后代依旧上进。

  娘亲收了拓跋家许多的礼,都是私下偷偷送的。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对吧?这事必是不能叫林家知道的事,却是利益相关的事。

  姚寿姑一步一步往庄园里去,心里却越发的坚定了。

  桐桐坐在老太太身边,很快就见了拓跋家的家主李仁福。

  李仁福一副好忠厚的面相,给老太太见了礼,就退下了。

  她才要问老太太这李仁福的事,青芽就过来了,附在耳边低声道:“郡主,有位娘子求了刘云刘将军,想私下里见见您。”

  没说什么事?

  青芽低声道:“没说什么,只递给我们一包青盐。”

  青盐?

  嗯!

  林雨桐皱眉,西北有盐州产盐,产量极大!西夏国最主要的财政来源,便是青盐。

  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朝廷专营,私下贩卖,那就叫走私。

  西北有盐、有铁、有各种资源,这也是朝廷总是担心西北脱离掌控的另一个原因。

  想了想,她还是起身了。跟老太太说了一声,就先退了出去。

  刘云她们被安置在一处偏院里,正堂是给桐桐更衣休息的地方。

  此刻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拘谨的站在正堂,看见桐桐立马跪下了。

  林雨桐没叫起,先从刘云要了那一包青盐看了看,而后皱眉。西北这个时期产的盐,品质其实比中原的盐要好。南边也有盐井,但最近这几年发大水发的厉害,对盐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

  林家没叫西北的盐流向中原之地,这其实保护的是朝廷的盐税。

  林雨桐用手搓了搓盐粒,颗颗分明,干燥的很,颜色微微发青,用舌头舔了两粒尝了尝,几乎没有苦味,这是上等的青盐,比中原之地百姓家所用的盐要好上不少。

  “起来吧!”她去正位坐了,看这妇人:“你是什么人?送此物过来,又要见我,为的什么?”

  这妇人抬起头来,“郡主,小妇人姓何,原是绸缎商邓九云的妻室。我们夫妻原是江南人氏,一年之前来来西北贩卖绸缎。绸缎确实紧俏,才一到银州就被抢购一空。先夫不想空着车马回去,原本打算贩些香料回江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