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都被逗笑了,她直接说,“行!学吧!回头借你,咱买一辆……”
先叫学吧,学会了再说。
瞧这一家人的计划,怎么就那么可乐。
说完话了,桐桐上去洗澡去了。总得给人家父母和儿子留点说私房话的时间。做人儿媳妇的,这点自觉得有。有时候人家背着你说话,未必全是不好的。要是为这个多心,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金老师这会子说儿子,“工作上的事,还是要多靠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吃多少饭,量力而行。别老撺掇桐桐求人,犯不上的。有正经的事干,有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没房贷压力,没车贷压力,将来有了孩子,能顾得上家,顾得上孩子,这就是最上等的日子。人嘛,要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呢。多少人都是因为不知足坏事的!咱家这日子呀,真就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日子。虽说朝上看,能激发人的上进心,这是好事。但我就觉得,朝下看看,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可不就是这个话!人活的就是一轻松自在。曾老师将卡收到柜子里,就笑道:“这什么事,都讲究个水到渠成,万事别强求。不强求,心里就无闲事。闲事不放心上,那日子一准是顺心顺意。”
四爷:“……”被人家说的,自己跟桐桐这多少辈子,感觉都像是白活了!
正不知道这话怎么接呢,金斯韵听见桐桐在楼上走廊里走动,想着是洗碗了。就起身站在下面喊:“桐桐,还有玫瑰凉糕,你吃不吃?今儿我叫做菜的师傅留了几分,在冰箱里放着呢。”这家的玫瑰凉糕可好吃了,每次想吃,就只能单买,感觉很不好意思。
人家吃席,自家人可都没吃呢,饭吃的有点潦草,晚上不得加一顿吗?
真扒拉着晾头发的桐桐:“……”犹豫了一瞬,“好的!来了。”
然后曾老师去厨房了,“买了他们的卤肉,还有昨儿的烧饼,在电饼铛里热一热……”
于是,晚上八点了,又加了一顿饭。凉拌的卤肉、猪耳朵,夹在烤的酥脆的烧饼里,再来一口凉糕,喝点冰镇的果啤。这小日子,可美了。
吃完饭,在院子里吹吹自然风,听着知了叫,闲话一点家常,把桐桐都过的有点流连不舍的走了。
第二天两人得回去了,地窖里的套子金老师又给细致的挑了一遍,分开装的,“红箱子里的,是送人的。大小差不多,颜色差不多,品相最好。白箱子里的,也都是好的,就是有些带一点点果锈,留着你们自己吃。”
曾老师又叮咛,“得冷藏,放在外面就坏了。”
成!记着了,到了就先给人送去。
然后直接先给孟老送去。这一看就是熟透的呀,中医有讲究,这吃果子,一定得是熟好的。一搬进去,孟老就拿了一个吃了,老人家很少碰谁送的水果,但凡家里谁多吃几口水果,他就得叮嘱:“少吃几口,要不然又该调调了。”
熟了的,老人家就不忌讳了,拿了剥了皮就吃。
桐桐给往冰箱里摆放,跟保姆说,“早起拿出一个来,缓缓,等凉气拔了以后,再给吃。”
记着呢。
桐桐都考虑,要不要在稍微远点的地方包几亩地,专给老人家种菜蔬瓜果,一周叫司机取一次就是了,又能费多大的事?咱自己给自家弄个特供,还不成吗?
孟老在外面跟四爷说话呢,说金老师和曾老师,“长寿之相。心态是最好的药,有好心态的人,都能长寿。”
四爷就笑:“您金口直断,我安心多了。”
孟老又说,“学无止境,人一辈子什么时候都能学。成家了,可以考虑要孩子。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好的!听您的。
第1225章 心有繁花(92)
从孟老家出来,又去了师兄家。两位师兄都不在,给师嫂放下,也没多坐,又赶着去了吴树家。给吴树家放了两箱,其他的师兄在外地,邮寄肯定是不可能的,不到地方就坏了。那就只能算了。
之后才去的山上,给家里的老人送。怎么说也是金家的心意,得叫林家的人知道。
四爷把大部分都搬下来了,山上住的老人多,由着老人自己送人吧。以前过来也常又人送林溪源东西,都是人家儿孙给老人踅摸的,人家就送来了。一共也没住多少人,这样的来往也总有。那就留下,走人情吧。这是鲜货,又留不住。
结果到山上的时候,不仅林方苒在,便是刘华也在。
这姑娘……怎么还跑山上玩来了?
林溪源从书房出来,招手就叫四爷:“别管他们娘们几个,斯业来,我正摆弄电脑呢。结果问方苒,她也弄不了那么深。”来了一个本科学计算机的刘华,这姑娘的专业能力也就那样,说不明白。
四爷洗了脸,跟鲁高工说了一声,就直接进书房去了。
刘华站在玄关里跟桐桐搭话,“才听说你们去下面的县里办婚礼去了。我才说,干嘛这着急?等到天凉快了多好的。”
“在京里办了,拖着不回去也不合适。”桐桐说着话,就指挥方苒,“先去洗几个,叫刘华也尝尝。”然后才跟刘华道:“才说晚上给姑姑送去呢,结果碰上你了,那就捎带一箱回去。”
好啊!
刘华帮保姆给厨房里搬,桐桐忙拦了,“没多少,完了还要送其他人,放在这里就行了。”
刚好方苒啃着桃子出来了,“皮好剥,核跟果肉都熟的分离了,外面卖的桃子可没这样的,好吃。”
“那你带刘华先去吃,我跟奶奶商量一下怎么送人,一会子就来。”
鲁高工正跟保姆拾掇冰箱,想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