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1260



  林雨桐就笑,“当然,请病人过来吧。”

  病人被推过来的,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穿着短裤,小腿肿的像是大象腿。因着肤色不同,人种差异,只‘望’可不行。她抬手搭脉,然后问老外大夫:“被什么咬了?这是中毒了。”

  病人马上一脸惊喜:“是的!是的!野外探险的时候不知道被什么咬了……”

  大夫才说,“是去非洲丛林,回来之后就成了这个样子了。”

  桐桐朝这大夫竖起大拇指,“你们很了不起了,做的治疗都是有效的。”

  “哦?若是中医,会怎么处理?”

  “若是中医,会护住心脉,叫人先活着。但这也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毒素还是会影响其他器官,导致身体机能变弱,需得一两年才能将毒素清理干净,又得花三两年的时候将温养身体,才能叫人真正的健康起来。”桐桐看了病人的情况,再次跟对方竖起大拇指,“而你们的处置结果是,保证了病人五脏六腑的康健,毒素被很好的控制了。动了三次大手术吧?”

  这大夫也给桐桐竖起大拇指,“是!如果还不能解决,就得一两年一手术,或者是建议病人截肢。”

  桐桐就说,“这种情况,前期若是采取西医的办法,后面由中医来处理,是一个两全其美之策。三个月到半年,就能叫病人完全恢复,毫发无损。”

  对方就笑:“我明白你的意思,这就是你们说的‘取长补短’。”

  “不管中医或是西医,殊途同归。不同的病采取不同的方法……”桐桐说着,就叫人拿了针刀,先给病人处理肿胀的腿,“这次处理了,能叫他的双腿恢复一些感知功能。随后,我建议先住院,半个月,可以吗?”

  当然!当然!

  两人全程用英文交流,在场的西医大夫大多都能听懂,翻译是翻给在场听不懂的人听的。

  气氛很松弛,这就是交流会嘛!

  彼此尊重,商量着办,不挺好的。

  魏老在里面坐着,心里暗暗点头,没有为了鼓吹中医,而枉顾事实,这个态度是可取的。

  有不少西医就问这个洋大夫戴维,问他们接诊之后,是怎么处理的。

  桐桐这边手上忙着呢,但耳朵没闲着,不时的提问一句。因为确实是没太懂!听懂了也就跟边上的几个大夫说:“不得不叹服,人家在医疗上还是更优一些。”

  三院的米院长低声道:“咱们每年想争取名额去进修,很难。”

  桐桐低声道:“他们若是提出学针灸,我就收。咱们到时候换名额。”

  米院长拍了桐桐一下,凑过来声更小了,“中医对外的说法,那都是不传之秘,拿一个名额能换三个回来吗?”

  桐桐苦笑:“这就是欺负人了。”

  他俩嘀嘀咕咕的,边上有人递了几耳朵,就凑过来,“别可着一个医院来,咱们分一分呀!”

  桐桐就笑,米院长说的是认真的,“回头呀,我看各个医院可以联合组建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援助组,像是这种情况,很有会诊的必要。”

  桐桐马上发出邀请,“我有一个病人,真需要一位心外科大夫……”

  “只中医不能处理?”

  “能保证病人活着,但恢复期特别长,且无法像是正常人一样的去生活。可这个病人才二十岁,读大三……”

  “肿瘤?”

  “恶性的!找了很多的医院,没找到敢给做这个手术的大夫。您有推荐的吗?”

  有!这个随后咱们再聊。

  吴树擦了一把头上的汗,看着屏幕里轮椅上的病人缓缓抬起了腿,惊喜的惊呼起来,他不由自主的朝师父看了一眼。

  之前桐桐说踹人,他还一直担心她那脾气,怼上来就没别人什么事了。

  可是,她并没有。

  她温和、谦逊,凡是好大夫,她都给予了最大的尊重甚至于尊敬。站在一群人里,她年轻,但谁也没小看她。她也小看任何人,遇到西医上不懂的,她真的在求教。

  别人问起了中医上的事,她也是说优点,也说缺点,还一再的跟人讨论,若是病人再接受中医治疗之后,病程恢复缓慢,西医介入的话,哪种方式更为有效,且伤害最小。

  当别人说起西医术后的很多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时候,她也特别诚恳的给人家建议,中医的调理对这些症状都是有效的。而且,她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这样的:“……您是沪市来的,那您肯定跟我三师兄认识。回头约上我三师兄一起,咱再谈。我三师兄在调理一道上,我们师兄弟们无出其右。”

  这位大夫在医学院也是任教的,他就说,“若真是能介入术后,其实医学院和中医院都开设相关专业,只针对术后的问题……”

  桐桐赶紧拿出笔,将这个建议写下来,“晚上我得给大师兄汇报的,可千万别把您这个建议给忘了。术后做的好了,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还是您高瞻远瞩!”

  这大夫就笑,“你这个小林,马屁很会拍嘛。”

  上午三个小时,气氛友好和谐。

  中午吃饭的时候,都是自助餐厅。

  才一进去,米院长就喊桐桐:“林大夫,心外科的专家……这里有一个。”

  很年轻的心外大夫,姓王,也是个女大夫。

&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