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檀瘦的脱相了,面颊都塌下去了。
晓月将桐桐往里迎,“饭进的少,药喝了就吐。”
桐桐叹了一声,进了内室。林檀靠在榻上看着窗外,一动不动。
“姐。”
见桐桐回来了,林檀转过脸来,挤出几分笑意来,“挺忙的,怎么回来了?”
桐桐看晓月,“去了一趟城外,还没吃饭,摆饭吧,我跟姐姐一块吃。”
林檀坐起来,“我会好好吃饭的,怎么还叫你陪着?”
“我是真没用饭。”桐桐坐过去,拉了她的手诊脉,而后撤回来,问说,“明儿怕是要下葬了……”尹继郭和他的几个儿子,都该下葬了,“你要是想去,我叫人送你去。送他一呈也行!”
林檀摇头,“不是……不是放不下,就是觉得自己蠢。”
跟自己怄气呢?
这个事怎么说呢?谁一辈子不犯一回蠢呢?没有谁喜欢渣男,只是谁也没把渣男两个字贴脑门上呀。
桐桐打岔,“我身边有个女官,她叫韩况,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等她回京了,叫她来陪你聊聊天……”听听韩况的遭遇,听韩况说说镇北的女人都是求存的,你这毛病就不治而愈了。
林檀苦笑,“还是我不济事。”
桐桐看着她,“姐,我就盼着你一辈子都这么不济事!不济事证明我们把你护的很好。”她抬手摸她的脸,“姐,在宫里的时候,你老护着我。我都记得的!”
所以,以后你可以继续不济事,没关系的,换我护你!
第1473章 风云际会(113)
新君还未登基,谁都以为不会动的时候,刀被举起来了。以为是从武官入手的,却没想到军中没动,先拿文官开刀。
这个刀举的太快,快的人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总的来说,新君还是宽和的。常不常的留这些老大人用膳!可文人的毛病多呀,新君多留这位大人两回,那位大人觉得被冷待了,就多想了。多想了就觉得怕不是那个在新君面前进谗言了。于是,一道折子上去,扒拉那位的老底子。
新君为难呀,说是老臣了,轻轻斥责了两句,只说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老臣被感动了,感动了之后却更加的记恨打小报告的。于是,发动门生故旧,参他。
新君以稳为要,压了这个压那个,最后压的太多了,越爆越多了,新君的脾气上来了——查!严查到底。
于是,那位被称为‘三爷’的郡主就带人开始查了,她在朝廷里呆过,跟很多大人都有交情。有交情的意思就是有相当的了解,了解你的人要查你,那哪有查不到的。
这一拎起来就是一串,该杀的杀,该治罪的治罪,该流放的流放,该抄家的抄家。
抄家出来还没统计呢,消息已经出来了,这是要发往九军的。
消息走的多快呀,军中都急了,一个个的上折子,说难处。有西北的马子义一而再再而三上折子,请求回京述职。
然后恩准了,新君待马子义甚是亲厚,据说马子义在镇西的时候曾暗地里投靠了镇北,年年给镇北提供粮食。这当时是听来的小道消息,不知道准不准。反正马子义人还在京城被人拉着四处饮宴呢,给镇西的饷银已经有专人给押送去了。
这事一传出去,就问谁不着急?饷银这东西,手快有,手慢无呀!
一时之间,折子从军中陆续分来,表忠心,一定要回来叩见新君。
新君甚是感慨呀,那折子回复的也颇为动容。他说镇北的铁将军,如何识大体顾大局,说他如何跟镇北的将军们歃血为盟,不背弃朝廷云云。至今想起,也觉得热血沸腾。他在京城盼着呢,盼着将军们都回来,回来了咱们再歃血为盟,自此视诸位为异姓手足云云。
哎哟!这折子看的在边上等着的兵部老尚书眼泪都快下来了,真的!从先帝开始,那折子批的就不怎么认真,你奏报的事情不恩准,那就不批示。你等不到就知道没戏!你报的事没惹人烦,那最多给你一个‘知’字。你报的事叫人讨厌了,那也不用等折子,因为你等着调任或是罢辍的折子吧。
倒是先太子批折子,挺认真的。但是先太子是个端肃的人,跟这位新君可不一样。新君的折子读来总是叫人觉得心里是暖的,怎么亲厚都不为过的样子。
像是封疆大吏,新君不仅批复折子,还亲自给写信,以学生的姿态求教,还准许这些大臣给他来信,这是私人信件,说什么都行的。另外,那位林家出身,凶悍的跟夜叉似得准皇后,还会跟对方的女眷来往,除了信件之后,还会请对方帮着看看锦缎呀胭脂之类的。
虽然都知道这是收揽人心呢,可这么着,谁不迷糊。
这折子一封一封的下去了,桐桐看着树叶落完,雪花飘落下来,不由的就笑了。
军中的,都回来吧!等着跟君王歃血为盟吧。这鬼话你们都信?真正跟他歃血为盟的,这次是真的偷偷回京了,特别的低调,都没怎么露面了。等你们回来,他们就该带着人压着饷银往军中去了。他们手里攥着钱粮,拿着密旨,带着精锐人马,接管人马的能耐还没有吗?不服的杀了就是了。而你们,却真的回不去了。
桐桐脑子里闪过一个词,叫杯酒释兵权。虽然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典故,但放在这里却觉得异常的合适。
她搓了搓手,回屋去了。还得给这些封疆大吏准备节礼,早早给送去。跟节礼一起走的,还有林楠举荐的一些大儒和读书人,这些人对官府和官吏一肚子怨气,那就去嘛!授官给你们,你们把他们踢了,这就是你们的功劳。回头酌情使用便是了。
正在这里拟定礼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