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1730

大宋的开国功臣石守信,父亲也正在京城为官。他是下来镀金来的!

  都是权贵子弟,石元孙这样的也不在乎知军是个什么态度,反正京城中的朋友来信说了许多这位郡主的事,他也知道禁军跟这位郡主很有交情,军中的情义是这样的,自然就心生亲近。

  不就是郡主想跑马射猎吗?走啊!

  平时这些兵卒也不训练,多是谋生去了。而今陪郡主射猎,去一日有一日的银钱拿,且还有肉分,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陪着郡主出来玩呢。

  今儿没多带,可也带了五十人出来了。不是不能带更多的人,而是没有那么些马给人骑!要知道,这马骑出来一天,郡主也是要给一天的饲料钱的。若是战马有损伤,这又是另外一笔银钱。

  连着好几天了,郡主都带着人出来打猎。这黄土原上有什么野物呢?打过兔子,打到过狼,打过野鸡,好似别的也没撞见呀。

  今儿才出来,顺手就打了七只兔子了。

  桐桐骑在马上,就问石元孙,“你去过御马苑射猎么?”

  没有呀!官家甚少去射猎。

  “我去过!我这马是从御马苑选出来的。”桐桐跟石元孙比划,“不常去射猎,里面的兔子养那么肥,还有野生的鹿,肚子那么大……肥嘟嘟的……我总想着而今出来射猎了,总能碰到更大的野物,结果出了兔子就是鸡……就见了一只狼……”

  哎哟!碰见大动物是什么好事吗?就这就可以了。

  桐桐摇头,“听辽国的使臣说,这里的黄羊也是极好的。我想尝尝黄羊肉,也想逮几只活的黄羊给宫里送去,这羊肉温补,给大娘娘补养身体最好。”

  石元孙骑在马上眺望,“这里不是辽国,辽国的草原开阔,那里的黄羊是大群,千只以上都有。靠着夏州那边,那黄羊都是一只一只的,从不结群。虽然咱们这一片偶尔也能碰见,但真不太多见。”

  “那就往夏州那边找一找,夏王再如何,不至于吝啬一两只野生的黄羊吧!”说着就又笑,“若真舍不得,要多少钱,我赔给他。”

  石元孙算了算路程,今儿这条路距离夏州算是近的,也就是勉强能到达夏州的地界就该返程了。找到就猎一只,碰不到那就再说,先把今儿过了再说。

  他吆喝着,“那就走,找黄羊去。”

  常在这一片活动的兵卒,他们其实是知道怎么找黄羊的。尤其是雪后,积雪上会留下黄羊的脚印、粪便。高原上哪里有水源,哪里经常会有动物出没,他们心里大致都有数。

  就有一汉子道:“郡主,之前在那一片遇到过黄羊。这东西便是繁衍,也多认地方。之前有,现在怕是也有。”

  那就走!找找。

  桐桐飞马在前,昨晚上陈家铺子送来了消息,说是夏州送来的马今儿或是明儿就从这条路过丹州境,还就不信,今儿堵不住他们。

  眼看前面就是边界了,关隘甚至有人守着。

  石元孙忙喊住,“郡主,时间门差不多了,今儿遇不到就算了……之后再找吧。”便是找不到,只说要买,自有人找了给送来。百姓之间来往两地还是不忌讳的,但是出来一水的穿着军服,骑着军中战马的,自然就不能过去了。

  桐桐勒住马,看四周的印记。数百马经过的路面可不是这样的,这就证明也还没过去呢。

  她从马上下去,朝关隘的方向走过去,而后喊石元孙,“把咱们的兔子送给大家,过来歇歇,喝口水。”

  守在这里也不过是几个老卒罢了,一看这阵仗也只剩下恭敬了。炭盆炉子都搬出来,放在矮墙下,这里避风。点起几堆火烤着就成!

  渴了,也饿了,烧点热水,把带的饼子热一热,吃点再走也成。

  桐桐站在矮墙上问老卒,“这里有没有见到黄羊?”

  怎么会没见过?“这黄羊跑的快,跳起来比墙高,蹦的可老远了,难射杀!”说着,他就朝不远处指了指,“那里常有黄羊去喝水,挖了陷阱都没逮住过。”

  是吗?

  桐桐从矮墙上跳下来,“我过去看看去。”

  白娘紧随其后,石元孙还要跟,青娘一把拦住了,“石大人,不用总跟着。”说着,就看了看跑到避人地方的兵卒,人家也要方便的嘛!郡主是姑娘家,给点空间门。

  石元孙反而不好意思了,“那青姑娘也跟去吧,小心为上。”

  青娘笑了笑跟了过去。

  好一会子,石元孙正在给火堆上架柴火呢,突然就听到郡主喊了一声,“黄羊——黄羊——”

  哪呢?

  桐桐指向远处,“那不是吗?”

  石元孙站在高处眺望,没有呀,哪里有什么黄羊?

  桐桐已经跑过来了,翻身就上马,“钻到草窝里了,我肯定没看错,那就是黄羊。”说着,催马就走,“我去猎回来。”

  “郡主——”

  石元孙还没反应过来,就见这位郡主奔着关隘直接过去了。他赶紧就上马去追,“郡主——不能过去了——”

  “我就是去追个羊——”桐桐说着,就直接从夏州设下的关隘上御马跳了过去,“追个羊就回来……”

  一段路上,相隔一射之地,这头守着朝廷的兵,那边守着夏州的兵。真就是泾渭分明,各自守着边界线。

  夏州的兵当然不干了,这边守着的有十数人,可也都是精干壮年之人。桐桐一过界,对方马上拉弓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