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1730

的人怎么回答都不对!

  桐桐这才道:“那要不这样,你要是放心呢,这匹马我先带回去,养在丹州。知军府又跑不了,还怕我不认账吗?你呀,先回去请旨,看看事情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将马叫你带回去?我直接原路返回岂不是更好?

  桐桐就看他,低声道:“野利将军,今儿不管怎么说,咱们是起冲突了。我若不带点东西回去,回头你们嘴巴歪一歪,上折子告御状,那些御史治不了我,就得给我未婚夫惹麻烦。

  所以,现在是,要么,你听我的,咱俩和和气气的,你带着伤员走你的,我带着马回我的;要么,我绑了你,再要了你的马,然后放你的部属回去报信,叫夏王派人来再跟我谈。这两者,你选一个。”

  野利遇乞突然觉得这个长的还不错的郡主是真的很讨厌,他从未见过不给人留其他选择的人。看起来特别好说话,总给你出选择题。可回头一想,这其实就压根没的选。

  桐桐对着他笑,一脸的温良,将声音压的更低:“野利将军,你选哪种?我觉得你要是被我俘获,之后你们夏王也不敢重用你了吧。败在一个小小女子的手里……这事传出去,你怎么领兵打仗呀?说实话,我是为你好的!”

  说着,就回头喊石元孙,“野利将军怜惜伤员,急着给伤兵看诊治伤,要带他们走,你们放人吧!马匹野利将军暂时顾不上,咱们帮帮忙,先帮着把马带回去养着。回头等野利将军来取吧。”

  石元孙看了野利遇乞一眼,转身赶紧去办。

  野利遇乞看着桐桐,抬手抹了抹嘴边,然后‘嘶’的一声,疼的直吸气,“郡主的手段,末将见识了。”

  好说!好说!

  桐桐站着原地没动,看着野利遇乞上马挥鞭,疾驰而去。他的部属一人带着一个伤兵,调转马头跟着走了。

  留下四五百匹马,真就这么离开了。

  石元孙又是兴奋又是害怕,“郡主,咱得赶紧走,防着他们追来。”

  那就走!

  四爷跟知军带着人往这边赶,半路上就碰到返回的桐桐,还有这么些马。

  此时已经是夜里了,火把一排排,远远的看见桐桐一马当先,身后马儿奔腾,颇为壮观。

  知军刘平一看这场景,面色猛地一边,双腿一软,直接从马上跌落下来,“完了!完了!郡主必是抢了人家的马了!李元昊何等样人?必是要兵戎相见的……”

  第1724章 大宋反派(45)

  知道李元昊要兵戎相见,不赶紧想着把人集合起来,满员在编等着调配,反倒是从马上掉下去了,你是真行。

  四爷伸手把人往马上拉:“郡主受教于太后身边,岂能不知道轻重?无碍!郡主既然敢将马带回来,那自然是心有成算。”

  “不是!县公,赵大人……你该约束郡主,而不是由着郡主这般无法无天。”

  不忙!不忙!慢慢说嘛。反正马已经带回来了,你又能奈何?

  于是,先回知军府,桐桐还就不跟了,先带着白娘和青娘回家,洗漱吃饭睡觉。石元孙全程跟着呢,来回话他还说不清楚吗?

  然后刘平坐在正堂,把跟去的人都提溜过去,石元孙主讲,其他人补充。

  于是,事件还原了:这就是一只黄羊引发的危机。

  刘平看向四爷:“黄羊?县公!赵大人!您要吃黄羊您说呀!您要黄羊补养身子您提呀!就是给宫里送,您倒是张嘴要呀!这有何难?怎么叫郡主去涉险?”

  四爷看了对方一眼,“稍安勿躁。郡主射猎,是官家允的!他的骑射还是在御马苑里学的。在京城太后和官家尚且不禁,而今出来了,谁来禁呢?我是能约束她,但太后和官家的话,我也得听呀。”

  刘平:“…………”

  “再说了,给太后娘娘进贡的贡品,郡主觉得亲自捕获才能更有心意。我公务在身,不能陪伴已然是我孝道有亏,难道还非拦着她么?”

  刘平:“…………”

  “若只为了自家吃的,又何苦花费那么多的代价,带那么些人去呢。不过是万一打死了,不见活的,大家伙分着吃罢了。哪能为了这一点事,大动干戈呢?”

  刘平:“……”你谦虚了!郡主为你找吃的补养身体,这是合妇道的。

  “至于说叫郡主涉险……若为了我,这不合适;但为了大娘娘和官家,涉险也是郡主的选择。我能拦着郡主为我张罗,我不能拦着郡主孝敬大娘娘和官家呀。”

  刘平:“……”孝心感天动地,我差点都被说服了。

  这么想着,就去看石元孙:你有没有觉得这个腔调跟你学的郡主的腔调很相似。

  石元孙摸了摸鼻子,赶紧打岔:“那现在,该当如何?”

  刘平捋胡子再捋胡子,“你说的……若无虚言,那明面上,郡主处置恰当。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意外。”只是这个意外,巧的叫人觉得不真实。

  怎么就那么刚刚好,正好遇到人家运送马匹,还是给郭副使运呢。

  巧的叫人觉得——郭副使真倒霉,这都能遇上。

  紧跟着又觉得:我也好倒霉!李元昊绝不肯失了这个面子,他一定会找回来的。

  那现在怎么办?要敢动兵,朝廷上那些大人不能饶了自己,战端不能随便开启?可要不动兵,按照以前的惯例,就是界限再往回缩一点,哪怕两三里低,做出个小小的让步,那边也能就此罢休的。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