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隔阂

  他们本就害怕皇上下定决心要削藩,没想到削藩的事还没开始商议,现在要重新登记田地。

  关键是以有功劳的形式展开的,而不是用雷霆手段,彻查到底,而是搞什么举报,所以谁被举报谁倒霉?

  一时之间,皇室宗亲们完全想不通皇上到底要干什么了,他们议论了半天,也议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原本是个好消息,可心中隐隐感觉不安。

  因为这笔账怎么算个藩王也是占便宜的一方,他们不仅有封地的分税额度,还有大量隐田,现在看把隐田报上去,算成新开垦出来的,可以先领一功,而且五年不需要缴税。

  等五年后,不是子弟已经成年,有税额豁免这个政策,随便挂靠一下,又是不用交税了。

  这么一算,全部是好处啊!

  可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皇上可一点好处都没得到。

  按理来说,皇上吃肉,他们喝汤,这才是正常的逻辑,哪有皇上连汤都没得喝,他们吃肉的道理?

  所以这就是一个谜。

  此刻,所有人都是一头雾水,包括位高权重的六部之首,都不知道皇上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

  那些自认很了解皇上的大臣,此刻脑袋都是懵逼状态,根据他们的理解,皇上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策,可皇上就这么做了。

  其实连皇上自己也有点懵,他只听梁王建议,说只要把真实田产数量查清楚,有的是办法让他们这些年来吃进去的,连本带利吐出来。

  至于什么办法,梁王卖关子了,就是不说,也不是他不说,因为他也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拿回属于朝廷应该有的,但是他相信杨震。

  杨震轻描淡写说办法多的事,梁王就相信。

  由此可见,这件事就有点荒唐,荒唐到没有人知道这事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收场。

  杨震,孙助兴和秦默聊了一会儿,到了地方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差不多吃饱了。

  回到住处,刚好遇到从外面回来的林泽,他一看到杨震,就把外面街头巷尾热议的事情说了一遍。

  杨震听完,有点意外,没想到谢珊珊病倒的消息没人议论,所有人都在议论重新登记田产的事情,可见京城百姓的对政治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对于绯闻可听可不听。

  哪怕是盛名一时谢珊珊的绯闻,在关于国家大事的话题面前,也掀不起任何波澜。

  杨震觉得还是去看望她一下,毕竟人在生病的时候躺着不动,更容易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想通了还好,要是想不通,说不定身体一下子就垮了。

  而且还要向她打听一下,龙元玉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毕竟皇后没那么容易糊弄,这事不摆平,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指不定用不了一个月就会爆发。

  正准备出门的时候,护卫送来一张请帖,杨震随手打开一看,发现正好是谢开明送来的。

  杨震有点意外,没想到谢开明故意避开自己这么多天,突然又想见自己了,这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了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来到谢府,见到谢开明的时候,发现他一脸疲态,还有一种淡淡的伤感。

  稍微一想,有点理解,他一边准备和周景洪竞争内阁首辅的位置,一边又不忍看着谢珊珊被伤害。

  两件事都令他心力交瘁,毕竟周景洪的辈份摆在那,要和他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

  至于谢珊珊,虽说她的幸福和朝廷的事比起来,只能放在靠后的位置,但毕竟是亲生的女儿,眼睁睁的看着她被欺负,不去帮忙,对心灵的打击也不小。

  一番客套之后,谢开明直接问道:“早朝的事情听说了吗?”

  “听说了。”杨震道。

  谢开明见他的反应这么平淡,有点意外,“你的策论一针见血的指出隐田与地方官员加税问题,对皇上下达的这道圣旨,没什么看法?”

  杨震本以为谢开明就随便一问,马上会略过这个话题,没想到他是认真的。

  所以这是真的在咨询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他也完全看不懂皇上的用意。

  突然感觉很有趣,认真道:“表面上看,皇上对隐田问题似乎不太重视,只是想知道大觉王朝发展到现在,田产的具体情况吧!”

  谢开明意味深长的看了杨震一眼,“皇宫已经有二十多年没修缮了,皇子和公主们也长大了,要封王,要建府,太后的寿辰也快到了,这每一项都需要大把银子,国库空虚,皇上的私库估计和被老鼠光顾过的粮仓没什么区别,你觉得皇上只是想知道田产的具体数量?”

  闻言,杨震觉得谢开明也有两把刷子,他不需要去分析皇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一下,也敏锐的发现问题,而且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对此,杨震不想发表什么看法,准备顺着他的意思说,假装悚然一惊,“谢大人的意思是说,皇上不只是要查隐田问题,而是准备把贪官清理一遍?”

  听到这样的话,谢开明发觉和杨震有点隔阂,所以不想说真话。

  有过上次一次交谈,谢开明知道杨震的才能超出常人,只凭不管提出什么话题,连大皇子秦岳接不住的话题,杨震都接得住,足见他的认知水平超出同龄人一大截。

  而如今回答的内容还不如谢贤,可见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谢开明想了想,道:“说实话,你很了不起,你的策论有很多新观点,有些地方写得非常的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