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99章 魏主宏谋迁新都 群臣议定心未舒

第99章 魏主宏谋迁新都 群臣议定心未舒

>
  他说:“朕想让咱们魏国也像个大家庭一样,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你们觉得咋样?”

  尉元捋着胡子笑着说:“陛下英明,这可是大好事啊!”

  游明根也点头称赞:“陛下此举,定能让天下百姓归心,国家更加昌盛。”

  宏帝整天琢磨着,心里盘算着要迁都洛阳,觉得那里地处中原,正是大展宏图的好地方。

  小主,

  但又怕大臣们不同意,于是想了个主意,决定大举讨伐齐国,趁着这个机会把都城迁过去。

  说干就干,他先在明堂的右边找了个地方,斋戒了三天,然后命令太常卿王谌来卜卦。

  嘿,这一卜,竟然卜出了个个卦。

  魏主宏一看,高兴了,说:“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这可是最吉利的卦象了!”

  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赶紧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咱们魏国世代显赫,如今坐拥中原大地,现在想要出师南伐,却卜出了革命的卦象,这恐怕不能说完全是吉兆吧。”

  魏主宏一听,脸色就变了,厉声说:“卦辞上说大人虎变,怎么就不吉利了?”

  任城王澄也不害怕,接着说道:“陛下龙兴已久,怎么现在才虎变呢?”

  魏主宏更生气了,大声说道:“社稷是我的社稷,任城王你是想阻挠大家吗?”

  任城王澄不慌不忙,回敬道:“社稷确实是陛下的,但臣是社稷之臣,怎么能看到危险而不说话呢?”

  魏主宏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任城王澄说得也有道理。

  他沉了沉气,缓缓说道:“好吧,咱们各抒己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到这里,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魏主宏心里明白,迁都这事确实不是小事,得慢慢和大臣们商量。

  而任城王澄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点冲,现在看到魏主宏能听进意见,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两人对视了一眼,虽然意见还没完全统一,但至少都愿意坐下来好好聊聊了。

  魏主宏想,迁都的事还得从长计议,不能急于一时。

  任城王澄也想,自己得继续为魏国着想,不能眼睁睁看着陛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就这样,一场关于迁都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但谁都知道,这事还没完,后面还得有更多的讨论和商量呢。

  魏主宏说:“各言己志,亦属无伤。

  咱们就继续商量吧。”

  说完,皇帝起驾回宫,随后又召见澄进宫商议大事。

  皇帝屏退左右,悄悄对澄说:“卿啊,你以为朕真的打算去打齐国吗?

  其实啊,朕心里想的是,咱们国家从北边起家,后来把都城迁到了平城。

  这地方地势倒是坚固,但只适合动武,不适合搞文化。

  要是想改变咱们的风气习俗,非得搬到中原去不可。

  朕打算借着南征的名义,顺势就搬过去。

  再说了,朕占卜得到了一革卦,这正意味着要改革呢。

  爱卿觉得怎么样?”

  澄一听,立马高兴地回答:“陛下想搬到中原,统治天下,这可是周朝、汉朝兴盛的规矩啊!

  臣也特别赞成!”

  魏主宏却皱起了眉头,担忧地说:“可是北边的老百姓习惯了老地方,恋着旧土,一听说要搬家,肯定会惊慌闹腾。这可怎么办呢?”

  澄想了想,安慰道:“陛下,要做大事,就得有非凡的决断,一般人哪里能理解呢。

  陛下您心里有数,他们闹也闹不出个啥来。”

  魏主一听,笑了:“任城啊,你果然不愧是我们的智囊,就像当年的张良一样。”

  于是,皇帝下令建造河桥,准备不久后就渡河出兵。

  同时,还向四面八方传递文书,调集兵马,准备南征。

  这一忙活了两个多月。

  终于,大军从平城出发了。

  士兵们浩浩荡荡,渡过了黄河,一路向南。

  澄跟在皇帝身边,心里既激动又忐忑。

  他悄悄问皇帝:“陛下,这一路上,老百姓要是真的闹起来,咱们可怎么办?”

  皇帝笑了笑,自信地说:“卿放心,朕自有办法。咱们这是为了国家好,为了子孙后代好。他们以后会懂的。”

  就这样,大军一路前行,终于直达洛阳。

  适逢秋天,天气渐渐转凉,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

  魏主宏下令各路军队继续前行,他自己也穿上战袍,跨上战马,手握马鞭指挥着。

  尚书李冲等人一看这架势,急忙拽紧了马缰绳,上前劝阻道:“陛下,您现在非要南下,可全国的百姓和大臣们都不乐意啊。

  就您一个人坚持,这能成啥大事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