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都市青春>四合院之我是猎人> 第369章 闲逛故宫

第369章 闲逛故宫

  第369章 闲逛故宫

  王向东在百货大楼这边闲逛,那边谢尔盖酒醒后第一时间就检查了三个箱子,没有发现异状后长舒了一口气,这要是因为喝醉酒出现纰漏,那他的责任就太大了。

  原本资料收得差不多后就得送走的,这下耽误了一晚,赶紧叫上警卫把箱子搬到吉普车上,马上送到他们的领事馆,这些东西可是以后用来制约种花家的重要砝码,可不能丢失了。

  所以说王向东运气好呀,拍到的这些重要资料当然不会现在就上交,人家都还没离开呢,可不能过早暴露了,先保存几天再说,现在闲下来了,他就来这边看看有没有匹配的胶卷,得买一些备着。

  上到三楼电器柜台,问了一下这里居然也有尼康照相机,只是需要票证,而且价格贵了大半,王向东怀疑这些小鬼子的电器都是通过民间商贸过来的。

  照相机当然是不要喽,他是要来买胶卷的,问了说不单卖,这下只能找肖经理了。

  还是有熟人好办事呀,有肖经理带着,王向东顺利的买到了十个胶卷,这下有备无患了。

  然后兜兜转转的来到交道口街道办想来看望一下王丽萍,进了院子看到街道办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

  “东子来啦,今天闲着啊。”

  “嘿嘿,厂里给的休假,正好来看看您,您最近还好吧。”王向东笑道。

  “好,你小子又帮你武安哥攒功劳了,我可得好好谢谢你啊,来,喝茶。”王丽萍倒了杯茶给他。

  “您客气了,我都叫他哥了,还能不想着他啊。”

  “还是你懂事,对了,最近街道里有些乱了,打架斗殴多了,都是那些半大孩子,我准备把那些闲得蛋疼的小家伙组织起来,郊区的麦子快要收割了,让他们下去锻炼一下吃点苦头,你那边有没有要关照的?”王丽萍揉着太阳穴说道。

  “这是好事啊,我看我们院里那几个初中刚毕业的整天无所事事,是得给他们找点活干,您这边是个怎么样的章程啊?”王向东点头问道。

  “先把在街道办登记的待业孩子集中起来培训两天,咱们街道办对接通县那边,到时候就把这些孩子放进支农队伍里,跟着他们下乡锻炼锻炼,表现好的街道办这边也是会给加分的。”王丽萍介绍道。

  “支农队伍?这是哪个单位派去的?”王向东好奇的问道。

  “不是哪个单位派人,是所有的厂矿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安排人员下乡支援农民兄弟收割庄稼,眼看着丰收在望,大家伙更得齐心协力啊。”

  这些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不断的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住房等各方面都越发紧张,反过来农村劳动力就出现不足,所以政府出台了下乡支农的举措,积极促进农业的发展。

  现在京城的厂矿企业人员基本饱和,城里待业的还很多,都在等着招工呢,这些人没事干难免会招惹事端,组织他们下乡干农活也是一个好办法,当然这不同于几年后的知青上山下乡,那可是要到最艰苦的边远山区去开荒的,一去就不知道何时能回的。

  “得嘞,不跟你说了,一大堆事呢,你自己溜达去。”见王向东悠闲的喝着茶,摇头晃脑的不知道在想些啥,王丽萍赶紧把他赶走了。

  那去哪溜达呢,王向东突然想去故宫逛逛,想看看这时候的故宫跟后世的有啥差别,再说了,穿越过来还没有好好的逛一下京城的中轴线呢。

  想到就做,王向东马上骑车前往,很快来到了天安门前,在外头的停车处停好自行车,径直朝着故宫的门洞走去。

  这年头来故宫参观游览的人居然这么少,前面看到的也就三拨二十几个人,也有几个是跟他一样的独自来的,而且这时候还没有收门票。

  看了眼地图,半径五百米内红点还真是不多,完全没有后世那人潮汹涌、摩肩接踵的旅游场景,几十块钱的门票都不当回事,这就是年代的差距。

  这年头更没有什么导游了,那就只能自己瞎逛了,好在那些个牌匾能让他知道走到哪了。

  门洞进去看到的第一道门就是午门,这个王向东知道,后世的宫廷剧常看到“推出午门,午时三刻问斩”的剧情。

  穿过午门首先要经过的是五座汉白玉的内金水桥,过了桥迎面的建筑是太和门,站在那里就可以看到前面那座雄伟的建筑,那就是咱们种花家现存古建筑中、也是紫禁城内等级最高的建筑——太和殿。

  太和殿就是咱们老百姓俗称的金銮宝殿,但是以前的皇帝平时并不在这里办公和生活。

  太和殿其实主要是用来举行各种庆典和仪式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它是紫禁城的外朝,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二是起到威震的作用。

  太和殿前面的巨大广场就是用于举行各种庆典和仪式的,面积达到三万平方米,可是现在的广场上居然才几十个人,真是太冷清了。

  看到那边有游客在拍照,现在有了胶卷也是可以拍的,但王向东就一个人,还是算了,今天先逛一遍,下回就带媳妇来参观,到时候再拍照啦。

  再往北就是中和殿,它是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之后,主要功能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也是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

  “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当皇帝说“我想静静”时,三大殿中也只有这间房子可供皇帝一个人静静的思考。

  接着就到了保和殿,它是三大殿最后面的一座,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略有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

  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等都是在保和殿举行的。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