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1964章 隐士名利,名号之称

第1964章 隐士名利,名号之称

掉了许多官吏的帽子之后,原本预料可能会出现的大规模的反对潮并没有出现,一些细微的声音,很快就被即将新上任的这些官吏给压了下来。一方面是这些官吏被摘掉帽子的原因很清晰明确,辩无可辩,另外一方面是这些官吏腾出来的位置,斐潜也没有全数都要抓在手中,因此排排队分果果,大家都可以分润一些,意见么,暂时也就被压制下去了……

  当然,或许这些人还准备着等到先将这些果果拿到手,再来叽叽歪歪争取更多的好处,只不过到那个时候,怕是晚了……

  庞统呵呵笑了两声,想着等到那个时候,再来看这些人的脸色一定很有趣,可是下一刻,目光又落在了左近成堆的文书上,刚刚露出的笑容便是又凝固了起来,『子瑜还没有到么?再去催一下!』

  在一旁协助的小吏连忙应答着,然后转身急急向外,走到了回廊拐角处却差一点和另外一名奔来报信的人撞到了一处。两个人都是吓了一跳,然后相互瞪了一眼,便又是各自分头而行。

  『何事?』庞统听到了些动静,但是并没有抬头,直接问道。

  『启禀令君,河内消息……』

  『哦?』庞统放下了笔,『拿过来!』

  庞统拆开了信件,上下几眼扫了过去,顿时忍不住大笑起来,然后抓耳挠腮了一阵,实在忍不住,站起身来,交代了一声,便匆匆往骠骑将军府而去。

  到了斐潜之处,庞统将新收到的消息递给斐潜查看,另外也端起茶杯来缓缓啜饮,算给自己放松一下。

  斐潜看了信件之后,也是忍不住笑了出来,『卧冰求鲤,哈哈,好一个卧冰求鲤……』

  信件之中,大体上讲的就是曹操考正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包括冀州士族的反击以及曹操后续的举动,当然,最为典型的,便是王祥同学的卧冰求鲤。

  其实么,王祥同学的那些吹嘘的内容,大多数汉代人,甚至到了晋代的时候依旧是作为『小说』类型的故事来看的,并不当真。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是以此博取名声罢了,就像是刘邦说他斩了什么什么龙蛇,但是实际上可能就是刘邦喝醉了,被草丛里面的一条小蛇吓了一跳而已。

  偏偏冀州士族子弟就较真了,哄得王祥下不了台,当然,这些人也并非和王祥有仇,而是针对于曹操在冀州邺城推行的考正制度而已。

  『此乃隐士之弊也……』斐潜笑着,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有汉以来,隐者得其名,亦可凭此得利,故而效仿者何其众也……』

  归隐与隐士,作为华夏历史上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与客观事实,长期存在,但是在汉代,这种社会现象却十分的显著,甚至有专门为隐逸者做传的《后汉书·逸民列传》,在修编的《汉书》之中,也有大量的大量关于隐士的传记部分,动不动就表述说,『举孝廉,贤良方正,特征皆以疾辞』,『隐身遁命,远浮海滨』,『隐居精学,博贯《五经》,兼明图纬』等等,甚至多有夸赞之言,表示这些人『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

  这一片的所谓『隐士』之中,有一些确实是因为看到了朝政腐朽,不愿意与之为伍的真性情派,但是也有假借『悠然见南山』之名,实际上『此中有真意』。

  因为这些『隐士』,绝大部分都是儒家出身。而在华夏各家之中,儒家是最讲究经世致用、干预社会,以入世求仕而著称的,甚至作为其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相比较而言,黄老等学派就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了,还有一些经典的『吾将曳尾于涂中』之语。

  庞统微微点头,说道:『若以忠义之流,耻见缨绋,遂乃荣华丘壑,甘足枯槁者,自免于仕途,当为称颂其节,此乃隐士第一。又有战乱而避,所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者,盖去危以图其安,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此亦为隐士者二。以上之辈,皆为可也,亦无可指摘。』

  最早的隐士,大概都是这两类人。

  一个是因为时局更替,比如王莽时期王莽篡位之后,很多人觉得王莽是大逆不道的篡臣,因此他们应该像商代的封臣伯夷、叔齐兄弟一样,选择逃遁山林或隐居民间,而不是出仕做一个『贰臣』,这是全其秉承的忠义信念,自然是值得称颂的。

  另外一个是人的本能,趋利避害,因为战乱,所以隐藏于深山之中,躲避兵灾,也是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是人之常情。

  『然光武之时,大肆褒奖,特设擢拔,以至于见名者图其名,见利者图其利……』斐潜摇摇头,叹息了一声,说道,『而后便是隐士败坏,世人为求名利,假言图谶,妄语神通,宛如「卧冰求鲤」一般……』

  说到这里,斐潜不由得又是笑了出来,『只不过,哈哈,哈哈哈……某倒是真没想到,曹司空竟然……竟然,哈哈哈哈……』

  庞统也是笑,『可谓祸殃池鱼也……』

  隐士这个锅么,应该是所谓的『位面之子』刘秀来背。

  当年刘秀称帝,标志着东汉王朝正式建立。只不过么,虽然从『正统』的观念来看,刘秀政治集团基本上完成了『复汉兴刘』的历史任务,但是要从制度上,实际的恢复到全国形势的逐步稳定,刘秀集团的政权依旧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对待上述隐士,如何安抚、利用好这批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

  对此,刘秀及其臣僚采取了肯定、嘉奖这些王莽时期『守节』的隐士,『下诏表其闾,载其高节,图画形象』,同时还特地擢拔起用,比如光武就提拔隐士杜林,先是征拜侍御史,后又加任大司空,以展示优厚。

  同时,对于不愿意出仕的隐士,也表示了及其宽容的态度,亲自下诏表示说,『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并且奖励这些隐士巾帛之物。

  当然,从当时的策略看起来,刘秀做的这些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样超规格的,大批量的人才提升,也使得原本『隐士』的味道开始走样了。

  华夏人都是很聪明的,尤其是满肚子文章的儒家子弟,见到一隐一仕之间,便可以从普普通通的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