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巅峰召唤> 第61章 五子良将之徐晃

第61章 五子良将之徐晃

/>   戏志才又哪里知道,秦昊何止想反攻,他还要把于夫罗,甚至铁木真都留下来,而他这三千骑兵堪称及时雨啊。

  “好吧,哪位将军愿领兵去救雁门?”秦温点点头,然后望着堂下诸将问道。

  “臣弟愿往!”秦检站出来说道。

  “你不行!”秦温想也没用想,直接说道。

  “为什么?”秦检瞪大眼问道,不明白兄长为什么不让自己去。

  “三弟你是步兵将领,此次需骑兵。”

  “可是我也统领过骑兵啊?”

  “那也不行,之后和黄巾的决战还需你出力,所以不必多言,下去吧!”秦温毫不客气的呵斥道。

  秦检无奈只有退下,本来还想帮小侄子一把,结果没帮成还给兄长训一顿,真是晦气!

  秦温不让秦检出阵自然不是嘴上说的那样,而是因为秦检在军中的威望甚高,秦昊初掌兵权,秦检若至,会形成将大帅小的局面。

  有秦检在秦昊肯定会受其掣肘,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发挥,秦温必须派一个威望不足压制秦昊的人前去!

  可秦温没想到的是秦检之后竟久久无人站出,无人自愿请缨的原因也简单,匈奴是根硬骨头,而雁门关那明显要处于守势,哪有代郡这里捞功劳快啊!

  秦温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可是见真无人自愿前去,还是倍感失望,正准备亲点一人时,只见一位身形魁梧壮硕,样貌坚毅的青年将领站出。

  “末将愿往!”

  秦温见此人站出,顿时大喜过望,笑道:“有公明在,雁门无忧矣!”

  “徐晃领命!”

  主动请缨的青年将领,正是原史上是曹操麾下名将,魏国五良将之一的徐晃徐公明,为魏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一生征战鲜有败绩。

  历史上曹操麾下有五子良将,陈寿《三国志》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魏之良将,五子为先,而此五子即为:张辽字文远,张颌字儁乂,徐晃字公明,乐进字文谦,于禁字文则。

  五子良将各有各的特色,于禁最号毅重,张郃巧变为称,乐进以骁勇显名,张辽果敢沉稳,而徐晃却以严谨著称。

  徐晃原为杨奉手下,使大斧,武艺过人,曾协助杨奉保护献帝,击退郭汜的追击,后曹操与杨奉相争,曹操很赏识徐晃的武艺,遂派满宠说服徐晃来降。

  徐晃自此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吕布,灭袁绍,战马超,降张鲁,多有战功。

  关羽围樊城之际,徐晃奉命解围,与曹仁里应外合,成功完成了任务。

  后孟达叛乱,徐晃作为司马懿的先锋前往征讨,却意外被孟达射中额头,医治无效而亡。

  不知不觉中,魏之五子,秦温已得其二,张辽和徐晃都主动投奔其麾下。

  张辽之所以投奔是因为张辽就是雁门人,而本应该在河东担任小吏的徐晃,又为何会是雁门军的高级将领呢?还得从秦温重建雁门关说起。

  重建雁门关是秦温入主雁门后,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秦温事业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虽然从此之后雁门大战不断,但却为秦家之后的壮大打下了坚固的基石。

  更为关键的是,重建雁门关并且成功抵御了匈奴的入侵后,秦温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好名声彻底打了出去,从此天下无不不知雁门太守秦温之名。

  高顺张辽徐晃戏志才都是在此之后,才主动投靠秦温的,足可见重建雁门关给秦温带来多大的好处!

  【吾乃徐晃徐公明,河东解良人,原是河东小吏,但好友长生因杀人而流落江湖,留下一家妻儿老小孤苦无依,做为兄弟自然要代为照看,可没想到被长生斩杀纨绔子弟所属的世家族居然迁怒于我。在待在河东早晚性命不保,而这时我突然听到雁门太守秦温重建雁门关的消息,身为大汉子民自然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我孤身前去从军,自从看到主公在雁门关和百姓一起劳作时,我就知道自己终于遇到明主了,我徐晃将终身追随其左右。关长生,你长叹未遇明主,现在兄弟遇到明主了,你又在哪呢?以你的能力,主公定会重用的!(求推荐票!)】

  本章完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