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里掏出一本册子:“这是我的一点心得,或许对你有用。”
“心得?”
你折磨人还折磨出心得了?
姜峰接过册子直接塞进胸口,随口说道:“等办完案子我再看看。”
……
望江阁。
稠人广众,车马骈阗。
阁楼内,第五层。
一张圆石桌旁,坐着四位老者,其中三位老者身后,分别站立着一位青年文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了文院长外,其余三位老者也是旁边州郡书院的院长,皆是博通经籍,学富五车,名闻天下的读书人。
就拿雍州书院的戴伯伦院长来说。
戴院长虽已年过花甲,满头白发,容颜苍老,可他成名已久。
年轻时曾外出游学,行至玉门关外的无边城,恰好边境大军与蜀国发生大战,一度被敌军困于城内。
他不顾自己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拿起兵器就加入了保护城池的队伍中。
更是当场留下‘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千古名句,成为当代年轻人忠君报国的典范。
再说冀州书院的黄文羲院长,今年五十有七,二十多年前,曾任景国翰林院学士,可仅仅做了五年,便向先帝致仕,辞官回乡,做起了教书先生。
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着有一书,起名《景儒学略》。
书中有言: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他曾言,自己这一生算不上功成名就。
但,君子重德而轻才。
若是一味追求功名,而不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就算取得一时的功成名就,未来也必将遗臭万年。
其次,他也曾向朝廷谏言,考核学子,择选人才,应当以品德为先,才华次之,否则就算当了官,也是祸害一方百姓的贪官。
最后一位,则是乾州书院的洛韩院长。
未曾做官,却地位尊崇,名扬天下。
源于一事。
景国当今在位天子,尚为皇子时,曾隐姓埋名,拜入洛韩门下。
后来登基称帝,天子欲拜洛韩为太傅,位列三公,却被其拒绝了。
他坦言,自己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不敢为太傅,怕教错了天子,误国而误民,愿为景国一教书匠,此生足矣。
他一生没有着书立说,没有发出什么千古名言,平平淡淡,荣辱不惊。
可因为当年天子欲拜其为太傅一事,使得如今的乾州书院,成为了景国最炙手可热的书院,为天下学子所敬仰。
洛韩虽然没有成为太傅,也无官无职,但天子曾拜其门下却是事实,帝师之名,名副其实。
若能为洛韩所授,岂非与天子同门?
单凭这个原因,景国多少读书人想要拜入他的门下。
可自天子登基之后,他便再无收徒。
更准确的说,当年他知道天子的真实身份后,便再没有招收门徒。
可架不住每天都有学子跪在门前,祈求拜师,经年累月,络绎不绝,更有长跪不起者,为表诚意,足足跪了大半年,最后呕血不止,命悬一线。
终于,洛韩不胜其扰,答应出任乾州书院的院长,对外宣称,入书院求学,亦如拜师。
老实说,对于洛韩亲自来望江阁参加文会,文院长内心亦是十分惊讶。
这位看似无官无职,可以他的分量,天下谁不知晓?
“洛院长能来我望江阁文会,实乃我江州书院之幸事。”文院长坐在位置上,双掌合拢,执文士之礼,微笑道。
洛院长颔首笑道:“文院长客气了,洛某出门访友,途经江州,忽闻望江阁即将召开文会,一时兴起,不请自来,还望文院长见谅。”
文院长微笑着摆了摆手:“洛院长德高望重,多少学子想一睹风采而不得,今日屈尊前来,定会让我江州学子欣喜若狂,尽展才学。”
旁边的戴伯伦附和道:“守仁兄说的对,洛院长的大名,景国学子无不知晓,今日文会,当以洛院长为主判。”
一旁的黄文羲无声的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理由也很简单。
其一,自然是因为洛韩帝师的身份,学子若能得到他的认可,名声自扬。
其二,洛韩轻车简从,未曾携带学子前来,由他作为主判,最是公平公正。
文院长自然也没有反对。
洛韩推脱不掉,只能勉为其难,答应下来。
而楼下学子听闻帝师亲至,更为文会主判,一个个顿时斗志昂扬,奋发踔厉。
戴伯伦看了一眼文守仁,淡笑道:“既然洛院长为主判,那便请您出题吧。”
洛韩面露沉吟,他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