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1790

爷弯腰拍了拍萧末掇,跟耶律隆绪告辞,今儿都累了,改日再聊吧。

  这一走,满大帐都安静的很。

  气度、心胸、手腕,这一份大气,就问谁心里不赞一声。

  耶律隆绪看着站在边上的太子,心里如何不忧虑。

  夜里了,耶律隆绪依旧不能睡。

  萧匹敌和萧啜不陪着坐着,耶律隆绪问两人:“你们看呢?”

  萧匹敌觉得,“臣以为,对方是有诚意的。只要有诚意,就能交好。能有贸易以互补,臣以为这个结果就是最好的。”

  耶律隆绪看向萧啜不:“你说呢?”

  萧啜不叹气,“此人为劲敌,越是这样的人,野心越大。臣以为,备战!需得三年时间备战。”

  耶律隆绪沉默了,摆手叫两人先下去,“早点歇着,朕思量思量。”

  萧啜不都站起来了,却又站住脚,“陛下,臣还有一言,请您屏退左右。”

  耶律隆绪抬手,人都出去了。

  萧匹敌要跟着出去,萧啜不拦住了,“丞相大人,不瞒着您。”

  那就请说。

  萧啜不站起来,看着耶律隆绪,“臣以为,不该纵着元妃……”

  耶律隆绪知道萧啜不说的是什么意思,可他有他的顾虑。

  那边萧匹敌也吓了一跳,“不可!”他忙道,“诸位皇子逐渐长大,若此时对元妃极其家族有任何动作,都会引来夺嫡争端。”

  这些年为了稳固太子的地位,陛下提拔太子的舅舅们,不可谓不用心。再则,太子的舅舅们不都是萧孝先之辈。那就是个小人!能翻起多大的浪呢?

  因这个,动太子的根基,这所引来的动荡比叛乱更可怕。

  他就说,“你也说了,要备战,三年备战。可一旦储位有了争执,哪里还能备战?”说着,就又道:“元妃是个女人,萧孝先是个小人,难道还怕一个女人和小人么?”

  为了这个动摇根基,值得冒这个风险吗?

  萧啜不心说,那柴桐还是个女人呢!当年雍王和柴郡主在大宋朝臣眼里是什么?是可怜的孤儿。谁把两个孤儿放在眼里了?可结果呢,这俩孤儿逼的大宋上上下下,恨的牙痒痒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从这里他就警醒了,他觉得不能小看任何人。任何一点可能存在的风险,都该清除。

  就像是元妃,本来只是一个萧孝先而已,他是兄弟中的老二,不是太子唯一的舅舅,真没什么稀罕的。你就是把他舍了,就会动了太子的根基吗?

  只要元妃态度鲜明,先一步将萧孝先送过来,他就真得是死罪吗?

  诬陷自己,说到底是辽国内部的事务。雍王不会逼着自家怎么做的,而陷害了自己,自己面上也得看着公主的面子,高拿轻放。哪怕事过了之后背后阴死他呢!至少面上这一码事就过去了。

  能怎么的?

  其实,就算是庇护了萧孝先,他也只觉得糊涂。这个女人糊涂不明事理,认真计较倒也犯不上。

  可她千不该万不该,竟然清除了禁军中那么多人,溺死在湖里了。

  这可不是糊涂,这事后清理证据的事一点也不糊涂。

  不糊涂,偏还狠辣,毫无正邪之分。这样的女人留着,其害无穷啊!

  萧匹敌看着萧啜不,“驸马,万万不可行此事。想那汉武帝赐死了钩弋夫人,大汉帝国有了‘昭宣中兴’,刘弗陵好似成了一个好皇帝,可刘弗陵死的时候多大?二十一岁!仅仅二十一岁而已。他八岁登基,二十一岁驾崩,至死无子嗣。这十三年来,实际上是权臣在统治天下。帝王长大了,也死了。之后汉室如何呢?若是钩弋夫人活着,哪怕母壮子少,是否还另有一种可能存在?因此,太子生母,可不动!”

  萧啜不:“……”我再多说一句,是不是就代表着居心叵测,想以太子姐夫的身份成为辖制太子的权臣呢?

  第1784章 大宋反派(105)

  萧啜不睡不着了!

  真的!那种忧虑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去。

  下面的人来报,说是公主催了,问几时回去。

  萧啜不叹气,这可怎么回去?又怎么跟公主说呢?告诉公主,我想杀了你阿娘,杀了你舅舅吗?

  元妃再不好,那是公主的亲娘啊!

  怎么面对?

  他只能道:“就说陛下有差事,叫公主先歇着吧。”

  是!

  萧啜不一个人坐在营帐里,心里思量着,要是陛下真有那么一天,临死的时候能像是汉武帝杀了钩弋夫人一样杀了元妃,这是好事;哪怕是……偷偷的赐死元妃,简拔其娘家,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就只看陛下乐意不乐意去做了。

  四爷在期盼上落下一子,“不会!断断不会杀了那位元妃。”

  桐桐叹气,“盖因每一任帝王都多依赖母族?”

  四爷点头,“除了萧孝先之外,元妃的其他几个兄弟都不差。这次平定了东辽叛乱的,就是太子的大舅舅萧孝穆,这是最牢不可破的关系。一旦中间生了嫌隙,便很难修复。耶律隆绪现在不想冒这个风险。”

 &ems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