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文学网>书库>历史军事>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387章:(番外)克拉苏寻秦记(终)

第387章:(番外)克拉苏寻秦记(终)

 “最后!”

  在絮絮叨叨的写下许多东西后,克拉苏在手札的末尾,写下这样一段话:

  “秦国和罗马,一定会成为敌人!”

  “这个自称诸夏分支的民族,拥有远超罗马的团结和力量。”

  “他们的繁衍,以及通过祖先建立起来的认同,让我感到恐惧。”

  “秦人对战争和掠夺土地的热爱,并不比罗马少!”

  “我想,我需要建议家族,安排一些血脉来到这里了。”

  “毕竟我在安都城结识的智者告诉我:只有广泛的抛洒渔网,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而对一个世代经商的家族来说,

  有什么比长久繁衍、获得财富更重要的呢?

  罗马的光辉?

  如果可以,克拉苏当然希望它能永远存在!

  “唯一不好的是,秦人对商贸存在莫名的警惕,我需要等待他们这场公民大会的结果。”

  “愿众神保佑克拉苏家族!”

  ……

  当克拉苏在安静书写自己日记,并抓紧机会大吃特吃秦国美食的时候,

  位于王宫大广场之前的数千人集议,也随着日落,慢慢走入尾声。

  皇帝安排的侍卫在周边持起了明亮的火把,以代替暗淡下去的太阳,继续照亮正在进行最后辩论的四个人。

  其余人等,

  口舌并不如他们锋快,才智并不如他们充足,眼界并不如他们广大,所以当这四位不知道从哪里探头出来的隐士登场后,便已经退下,将舞台留给对方。

  “真像啊……”

  一直端坐在台上,以示自己对这场集议重视的皇帝看着争吵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打起来的四人,忽然发出一声轻叹。

  旁边的丞相好奇的侧过头。

  只听皇帝说,“这场上的四位,分别姓卫、孟、吕、黑吧?”

  “是的。”

  “知道他们具体的姓名吗?”

  “并没有,这几位隐士并不愿透露自己的来历,就连那位黑氏的长者也摆手不言。”

  “真是可惜。”皇帝又叹息起来,“朕听他们的辩论,总忍不住想起史书中记载的,商君当年舌战群臣之事。”

  “而那位孟氏长者在儒学上的研究,也足以为秦国儒家的执牛耳者。”

  即便秦国仍旧重视法度,但随着国家安定,儒家学说自然而然的流行起来。

  只是相对于中原的那一支,

  秦国这边,由于身处域外,人口对于周边蛮夷来说,还没有呈现压倒性的优势,所以秦儒更加关注礼法、教化这方面的事情。

  可以说,

  兜兜转转数百年,一下子就回归到了孔夫子的年代。

  “至于吕氏……”

  “黑”是与国同休的庞大家族,

  而“吕”虽然也在秦国显赫过,但那是百年以前的事了。

  那个时候,

  老秦人还在老家虐待六国呢。

  等到始皇帝掌权亲政,当时的丞相吕不韦很快自尽,吕氏族人被尽数迁往岭南……

  是以当年太祖西迁,并没有吕氏跟随。

  这个姓氏在西秦国中,是极为罕见的。

  当然,

  “刘”氏在西秦,也是非常罕见的。

  要知道,

  皇帝当初下令赐予某位善于耕种的刘氏长者鸠仗时,心里其实是经过了一番纠结挣扎的。

  “可能是南越国的遗民,乘着船只渡海而来的吧。”丞相如此说道。

  吕氏被流放岭南后,便在那里扎根下来,并于南越国中发展壮大,找回了往日的荣光。

  只是,

  当安国少季全力以赴,通过替南越太后努力疏通水道,实现了当年嫪毐都没能完成的伟业后,吕氏的荣光又消退了。

  因为他们反对归附汉朝,被汉朝派来的将士进行了无情的镇压和清理。

  为谋生路,参考前辈经历,渡海跑路到秦国,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海路遥远,但依靠水流推动,贴着海岸线行船,倒不至于遇见太大的波折。

  “也许吧。”

  皇帝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太久。

  他只是听着场上四人的话语,对着丞相说,“这些都是杰出的人才。”

  “想到他们的姓氏……让朕颇有商君孟子复生在眼前的恍惚之感。”

  丞相笑笑,“先贤早已逝去,这不过是巧合罢了。”

  “当务之急,还

上一页下一页